
额尔德尼昭简介
额尔德尼昭(Erdeni Dzu),蒙古人民共和国著名古寺庙。
位于乌兰巴托以西400公里的哈拉和林,为外喀尔喀土谢图汗阿巴岱汗 (1534~1586) 皈依喇嘛教后,于1586年建造,是蒙古第一座喇嘛庙,现已辟为博物馆。
该寺坐西朝东,平面呈方形,面积约为0.16平方公里,四周筑有高大寺墙。
每面墙建有城垛25个,正中辟大门。
各城垛上建喇嘛教小白塔1座,加上墙四角地面各置的大小白塔1座,共108塔。
寺内有一条东西纵深的中轴线,为主要建筑所在。
西南隅另有一组专奉释迦牟尼的建筑物,西北部及北部主要为喇嘛们的僧舍。
进入东门为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现仅存遗址,当初原为阿巴岱汗召集会议的毡房,其基址的大圆台至今仍清晰可见,直径约为45米。
寺内主要建筑还有拉布兰殿、三座大庙、金塔和墓塔等。
拉布兰殿建于1780年,为一座宏伟的藏式建筑,平面呈倒凸字形,中央主楼高3层,两侧各为2层的翼楼。
屋顶为平台式,各层各间开设一下大上小的梯形窗,窗顶嵌出檐部,外墙稍向内倾,原是喇嘛举行法事的场所。
3座庙宇建造在砖台上,3殿一字排列,平面均长方形,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覆以黄、绿、紫3色琉璃瓦及吻兽。
布局协调,手法各有千秋。
中殿为两层,南殿和北殿为单层。
3殿分别供奉释迦牟尼的青年、中年和老年塑像。
从建筑结构判断,3座大庙应为建寺时期的建筑。
寺内保存有15~17世纪的绘画、装饰品、刺绣品以及大量的珍贵手稿、木版书籍、碑刻等珍贵文物,对于研究该寺历史及喇嘛教在蒙古的流行情况均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