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圆孔圆钱 菊江历史网

圆孔圆钱 菊江历史网

圆孔圆钱简介

圆孔圆钱

圆孔圆钱(Circular Coin with a Circular Hole),中国战国时通行于三晋和周的一种中有圆孔的圆形铜币。

此钱一般无内外郭,背为平背。

钱上有“共”、“垣”、“蔺”、“离石”、“襄阴”、“漆垣”、“安臧”、“东周”、“西周”、“共屯赤金”、“半睘”等文字,大多为地名或国名,如共、垣属魏,蔺、离石属赵,安臧属周,东周、西周为国名。

这类圆钱大小不一,大致可分为大小两类。

大钱直径3.5~4厘米,重约10~18克;小钱直径2.5厘米左右。

大钱中的“漆垣”则标明“一忛”,可见小钱当为半忛。

“半睘”属小钱,钱文“半睘”即指半忛小圆钱而言。

安臧钱的书体和安臧空首布上的“安臧”2字相似,表明两种钱铸造年代相近,似应在战国早期或中期。

三晋圆钱品种较多,其中有些当和周钱同时,有的可能较晚。

传世品中还有一种文曰“重一两十二珠”(或释“珠重一两,十二”)的圆孔钱,前人或以为是秦钱,因为此钱的资料太少,情况很难弄清楚。

战国时三晋的各种圆钱,铸造较少,故流传至今的实物不多,较常见的仅共、垣两种,山西省闻喜、侯马和河南省的辉县、洛阳等地曾有出土。

周钱中唯安臧钱近年有出土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4527.html

刀币 菊江历史网

中国古代印染织物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