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庆阳南北石窟寺 菊江历史网

庆阳南北石窟寺 菊江历史网

庆阳南北石窟寺简介

庆阳南北石窟寺,中国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

在甘肃省陇东庆阳县附近。

北石窟寺距庆阳县西峰镇25公里,在蒲、茹两河交汇处东岸的覆钟山下。

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其后西魏、北周、隋、唐、宋各代均有修凿。

南石窟寺位于泾川县东7.5公里泾河北岸,始建于北魏永平三年。

两处相距约45公里,均为泾州刺史奚康生创建。

南、北石窟寺分别在1925和1959年被重新发现。

北石窟寺现存各代窟龛295处,大小雕像2100余躯,宋、明、清碑刻7通,隋、唐、宋、辽、金、元、明、清诸代题刻150余处。

窟龛集中分布在高10余米,长120米的峭壁上,是甘肃陇东地区遗存最丰富的一处石窟群,窟群的精华是北魏和唐代窟龛。

北魏洞窟平面多作方形或长方形。

窟顶为平顶、覆斗顶或低穹窿顶。

窟内壁面或凿出1圆拱浅龛或3龛。

有的在窟内凿出中心塔柱。

第165窟是北魏永平年间开凿的一个大窟。

平面为长方形,进深15.7米、宽21.4米。

窟顶为覆斗形,距地13.2米。

在左、右后壁下部的低坛上,布列高 8米的七佛立像。

立佛间有胁侍菩萨10身,高4米。

前壁雕2交脚菩萨像,高 5.4米。

还有1乘象菩萨像和天王坐像,高度也在3米以上。

前壁还雕有32身浮雕千佛。

窟顶西坡为长15米、高 2米的大面积本生故事浮雕。

此窟造像气势雄伟,七佛立像高大,在国内北魏石窟中极为罕见。

唐代窟龛数量最多,占洞窟总数三分之二以上。

洞窟平面多作方形、长方形或马蹄形,有的在地面上有低坛。

窟顶多为平顶或穹窿形,个别洞窟窟前有木构建筑。

唐武则天大周如意元年 (692)泾川临泾县令杨元裕修建的第32窟,雕有以阿弥陀佛为主尊的造像一铺,佛两侧雕弟子、菩萨和金刚力士各1身。

造像体形优美,神态生动。

南石窟寺有编号洞窟5个,仅1号窟保存较完整。

该窟平面为长方形,进深13.2米,宽18米,高11米。

窟四壁下部有坛座一周,窟顶为覆斗形。

造像题材是七佛立像和弥勒菩萨像,另有14身胁侍菩萨。

窟门外有二力士像。

窟顶四坡为浮雕佛传故事。

窟中原有《南石窟寺之碑》一通,为奚康生在北魏永平三年所立,今存泾川县文化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6367.html

中国石窟寺考古 菊江历史网

永宁寺碑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