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长沙铜官窑址 菊江历史网

长沙铜官窑址 菊江历史网

长沙铜官窑址简介

长沙铜官窑址,唐五代瓷窑址。

位于长沙市望城县从铜官镇至石渚湖约 5公里的范围之内。

主要窑区在兰岸嘴、瓦渣坪、兰家坡一带,现尚存窑包13处。

1957~1978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多次进行调查,1965和1978年两次进行试掘。

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题材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为瓷器装饰工艺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长沙铜官窑未见于文献记载,其发现对研究中国陶瓷史具有重要价值。

烧造历史

长沙铜官窑是在岳州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见湘阴晋唐窑址)。

在窑址中出土一些纪年器物,如开成三年(838)碗、大中九年(855)壶、大中十年鼓形器、开平三年(909)枕和天成四年(929)碾槽等。

在出土元和三年(808)罐耳范的窑址堆积层下面,还有1米厚的堆积,可见在此之前应有一段烧造历史。

其烧造年代应始于中唐,盛于晚唐,衰于五代。

窑炉结构与窑具

从已清理的两座残窑看,都是龙窑。

窑床依山势建造,呈20度坡。

尖子山窑尚存火膛、火门、半圆形窑腔、风道和窑床的一段,窑床宽 3.2~3.3米,室内高2米,窑壁用青砖或土砖砌成。

出土窑具有匣钵、垫饼、三足垫圈、印模及釉罐等。

产品胎质与造型

窑址内所出瓷器大部分是灰白色胎,少数呈酱色。

烧成温度为摄氏1270°,其产品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壶(注子)、瓶、罐、碗、杯、盘、洗、盒、灯、烛台;文化用品有砚、镇纸、水盂、印盒;其他有枕、香炉、碾槽,还有大量鸟、狮、蛙、鸡、犬、猪等玩具,其塑造手法简洁,形态生动逼真。

釉色与装饰

以青釉为主,还有褐(包括黑、酱釉)、绿、白釉。

其中青、褐、黑釉是铁呈色,绿釉是铜呈色。

青釉瓷器中用还原焰烧成的带浅绿色,用氧化焰烧成的带浅黄色。

该窑的特点之一,是用陶模压出的鱼、鸟、狮子、葡萄、花瓣和人物图案泥块粘贴在器物表面作为装饰。

釉下彩绘是长沙铜官窑首创,彩色有蓝、绿、黄、褐诸色。

图案有褐彩斑点、斑块、绿彩斑点,或用褐绿斑点组成鳞形、璎珞式图案。

该窑的釉下彩独步一时,它最先把花鸟、草虫、鹿、羊、蝴蝶、鱼、水鸭、婴儿、宝塔、云气、山水以及诗词等题材作为瓷器装饰。

内销与外销

长沙铜官窑的产品销售甚广,除了湖南的长沙、益阳、常德等地古墓和衡阳水井中有不少长沙铜官窑瓷器出土之外,在陕西、山东、辽宁、湖北、广西、广东及长江下游、淮河流域的一些遗址和墓葬中均有出土,特别是唐代的商业都会扬州和对外贸易港口明州(今浙江宁波)出土尤多,且多精品。

宁波出土的长沙铜官窑瓷器应是准备出口的外销商品。

在朝鲜、日本、东南亚、西亚等地都出土有长沙铜官窑瓷器,证明它是中国唐代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6449.html

禹县均窑址 菊江历史网

巩县唐代窑址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