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德清窑址 菊江历史网

德清窑址 菊江历史网

德清窑址简介

德清窑址,东晋至南朝初期的窑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发现于浙江省德清县城,故定名为“德清窑”。

当时认为它是中国最早烧造黑瓷的窑。

1956年以后,在德清县、余杭县发现多处窑址,说明德清窑的分布范围较广。

上虞县帐子山、宁波市郭唐岙、鄞县东钱湖谷童岙等处东汉青瓷和黑瓷合烧窑址的发现,又改变了德清窑首先创烧黑瓷的论点。

德清窑的烧瓷历史有100多年,以生产日用瓷器为主。

产品注重于实用,而不追求华丽。

胎壁薄,造形工整,制作精良的黑瓷别具一格,同时生产青瓷。

产品运销浙江、江苏、福建的许多地方,是当时影响比较大的一个瓷窑。

该窑址未经考古发掘。

从窑址建在山坡上,废品顺山坡堆积等情况判断,窑炉应属龙窑。

窑具有直筒形、喇叭形垫座和盂形锯齿口间隔具等。

烧制大小不同规格的碗、盏时,常采用套装,碗与碗之间用几颗泥点间隔,以防粘合。

德清窑生产的青瓷,胎呈灰色,胎面普遍施奶白色的化妆土,因而釉层均匀柔和,釉面光滑,呈淡青、青绿等色。

常见的器物有碗、盘、钵、罐、盘口壶、鸡头壶、盏托、砚、盒、槅、熏炉、唾壶和虎子等,不少器物配有器盖,碗大小配套,盏有托盘。

装饰只有弦纹和在口肩等部位加几点褐色斑点,俗称“点彩”或“铁锈斑”。

也有用褐彩书写文字的,如镇江东晋墓出土的一件青瓷盒,外底写有“偶”字。

东晋末年以后,在一部分碗、壶和盏托上划饰复线莲瓣纹。

德清窑生产的黑瓷,胎壁较薄,呈砖红、紫色或浅褐色,经过测试,胎料中氧化铁的含量为3%,氧化钛为1%左右,因而胎色较深。

黑釉层丰厚,釉面滋润,色黑如漆,釉光闪闪,可与漆器相媲美。

这种釉的主要着色剂是氧化铁,含量高达8%左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6457.html

宜兴均山窑址 菊江历史网

湘阴晋唐窑址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