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比里亚历史简介
利比里亚历史( history of Liberia),利比里亚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南濒大西洋,北邻几内亚,东连科特迪瓦,西与塞拉利昂接壤。
面积111370平方公里。
人口211万(1984),主要有克佩勒、巴萨、吉奥、克鲁和格雷博等部族,此外,还有少数19世纪从美国南部移居来的黑人后裔。
居民多信拜物教。
官方语言为英语。
首都蒙罗维亚。
早期历史
12世纪以前,这里是人口稀少的赤道雨林地区,现在利比里亚境内的居民,是12~16世纪从北部、东北部和东部先后迁入的。
殖民者入侵以前,这里尚处在分散的部落和部落联盟阶段。
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人陆续到利比里亚沿岸探险。
诺曼底人于1364~1367年来到这里。
1461年,葡萄牙人佩德罗·辛特拉在大山角和梅苏拉多角建立据点,第2年到达帕尔马斯角。
葡萄牙人垄断几内亚湾沿岸的贸易约一个世纪。
当时利比里亚沿岸的主要出口商品是象牙和马拉克塔胡椒,欧洲商人称马拉克塔胡椒为“天堂的谷子”,因此后来这一带被称为“谷物海岸”。
16世纪以后,荷兰、英国和法国商人也相继到这里进行贸易活动。
美国遣返黑人及其殖民政策
美国废奴运动兴起之后,社会上出现大批自由黑人。
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一些宗教慈善家、社会人士和国会议员等纷纷提出向外殖民、把自由黑人遣返到非洲建立殖民地的主张。
1816年12月28日,美国殖民协会成立。
1819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由美国殖民协会提出的一项关于遣返自由黑人到非洲建立殖民地的法案。
1821年12月,由J.门罗总统的私人代表E.艾尔斯和海军上尉R.F.斯托克顿等率领一批自由黑人到达谷物海岸的梅苏拉多角。
当地的曼巴人和德伊人酋长在殖民者的武力威胁下,被迫“出售”一块长130英里、宽40英里的滨海土地,1822年1月初,在梅苏拉多角的普罗维登斯岛建立第一个美国黑人移民区。
美国移民侵占谷物海岸之后,引起当地各族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不断地进行反抗斗争。
利比里亚共和国的建立
1824年2月,美国殖民协会依照拉丁文“ Liber”(自由)一词,给这块殖民地正式命名为利比里亚 (Liberia);给梅苏拉多移民区取名为蒙罗维亚,以纪念门罗总统。
美国各州的殖民协会,也陆续到利比里亚沿岸建立移民区。
1838年由蒙罗维亚、新佐治亚和布坎南等8个移民区合并组成利比里亚联邦,由美国殖民协会委任白人总督管辖。
1841年9月J.罗伯茨接任总督,他是第一位美国黑人总督。
1845年利比里亚发生英国商人拒交关税的事件,利比里亚为维护其主权,迫切要求建立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美国殖民协会因无法继续负担其殖民地的经费,不得不同意利比里亚独立。
1847年7月26日,利比里亚联邦发表《独立宣言》,正式宣告独立,成立利比里亚共和国。
同时公布一部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的利比里亚共和国宪法,国家政权体制和机构也都效仿美国。
罗伯茨被选为第一任总统。
独立后的利比里亚
独立后,利比里亚不断向腹地扩张。
1857年2月马里兰移民区加入利比里亚共和国。
1878年真正独立党执政,政权长期为美裔利比里亚人上层所掌握。
美国在南北战争后一度放松了对利比里亚的控制。
1871年以后,利比里亚曾几次被迫同英法殖民者签订边界条约,以至丧失其原有领土面积的40%左右。
20世纪初,美国又不断地在利比里亚加强其影响,逐渐排挤英国势力。
1912年,利比里亚为挽救其财政危机,被迫以关税和其他收入作抵押,向美、英、法、德等国的国际财团贷款,并由美国人担任海关总监兼财政顾问。
1926年美国费尔斯通橡胶公司在利比里亚取得土地租让权,种植橡胶,并享有其他权益,成为利比里亚的国中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利用利比里亚的战略地位,在这里建设军事基地,进一步加强对利比里亚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控制。
1944年W.V.S.杜伯曼执政,他担任总统28年间,在政治与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内推行民族统一政策,给予拥有不动产的当地居民以选举权和议会中的代表权,修改某些歧视当地居民的法令。
对外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积极鼓励外国资本投资。
1971年7月杜伯曼病逝,W.R.托尔伯特继任总统。
70年代以后,利比里亚经济状况日益恶化,美裔利比里亚人上层统治集团同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更为激化,工人运动不断高涨。
在当地居民中出现了利比里亚进步联盟、争取非洲正义运动组织等反政府组织。
1979年4月14日,在蒙罗维亚爆发了反对大米提价的群众示威运动。
1980年4月12日,以克兰人S.K.多伊军士长为首的17名士兵发动军事政变,击毙托尔伯特总统,推翻了执政103年的真正独立党的统治,成立以多伊为首的军政府。
1984年7月军政府举行全国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
1985年10月进行了总统和议会选举,多伊当选总统。
政府在经济上继续推行门户开放政策;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