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密立储简介
秘密立储(汉语拼音:mì mì lì chǔ),中国清代雍正以后皇位继承的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解决皇位继承问题,基本上采取公开建储,即预先公开册立皇太子,以备承嗣皇位。
所选太子的原则是所谓立嫡立长。
清代不立皇太子,因此,多次发生诸王子争夺储位。
康熙帝立太子,旋废旋立,既立复废,诸王子营求储位,纷争不已。
雍正帝继位后,汲取历代建储承嗣的经验教训,始创秘密立储制度。
他亲书继位皇子名字于“御书”,密封匣之中,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待日后临死前或死后,由御前大臣、军机大臣等共同取出,按“御书”所定之嗣皇帝继位。
雍正帝始创的秘密立储制度,避免了历史上经常出现的诸王子争储位,储君与皇帝争权,储贰骄纵等弊病。
嗣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各帝,均按这一制度继承皇位。
后由于同治、光绪两帝均无子嗣,宣统帝未及亲政清王朝即被推翻,秘密立储制度遂自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