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申明亭 菊江历史网

申明亭 菊江历史网

申明亭简介

申明亭,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五年(1372)创建的读法、明理、彰善抑恶、剖决争讼小事、辅弼刑治之所。

设申明亭处,也必设旌善亭,亭上书写善人善事、恶人恶事,以示惩劝。

城乡各坊里厢,都例置二亭。

县治之有图者,也多半标明二亭的所在。

每里推选一年高有德之人掌其事,曰老人,里长襄助。

其初,老人世袭,不轮充。

老人之职,酷似秦汉乡官中的三老,掌教化。

他定期向里中编户宣读并讲解《大诰》、《大明律》、《教民榜》,使全里人户知法畏法,不敢犯法。

可能同时还宣讲“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等《圣谕》六事。

并讲说《宣谕》。

明朝祖制,每月朔旦文书房请旨传《宣谕》一道,教谕百姓于各月应做的事,由顺天府发出,以达于天下。

如六月百姓应缴夏税,《宣谕》即提醒众人须“各守本分,纳粮当差”。

除执掌教化外,老人还剖断里中人户争讼之事。

照明太祖制度的《教民榜》,“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

不经由里老理断的,不问虚实,先将告状人杖断六十,仍然发回里老去评理。

因为老人的任务是行教化,理词讼,宣讲皇上的圣旨或谕旨,所以地方上的官员、坊里的百姓,都隆礼以待,尊为“方巾御史”。

申明亭之制行用既久,逐渐出现种种弊端,其表现是地方官玩忽职守,亭宇不修,善恶不书,剥克老人如贱役;里老也不自尊重,以权谋私,甚至贪图酒食贿赂,公道不昭,贞邪莫辨,妄张威福,颠倒是非,亭宇与职掌败隳。

后来虽有忠于职守的知县,如嘉靖年间淳安县知县海瑞、隆庆万历之际惠安县知县叶春及等曾晓谕老人,复建申明、旌善二亭,但人亡政息,终无补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8417.html

都察院 菊江历史网

五军都督府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