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平准 菊江历史网

两汉平准简介

两汉平准,两汉政府通过官营商业收售物资以平抑市场商品价格的一种经济措施,与均输法紧密联系。

平准思想始于范蠡,《管子》中亦有“准平”之词。

汉武帝时,桑弘羊发展了范蠡和《管子》的平准思想,于元狩元年(前110)全国普遍推行均输法的同时,实行平准。

其办法是在京师长安设置名为“平准”的机构。

由大农属下的平准令掌管。

大农诸官所掌握的物资,包括均输贡物所剩余的物品,以及工官制作器物中用作商品的部分,基本上集中到这里。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平准就以低价抛售,价格下落,则由平准收购,使物价保持稳定。

平准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物价,限制了市场上的投机活动,特别是限制了富商对市场的操纵,对人民也有一定的好处。

但平准在推行中也出现一些违背制度原意的问题,如商人与官吏勾结起来囤积居奇,贱收贵卖,进行投机。

昭帝始元六年(前81)盐铁之议,贤良文学即据此攻击平准法,但平准并未废罢。

王莽实行的五均(见五均六筦)是在平准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控制。

东汉时,大司农属下仍设平准令,但其职责只是“掌知物价”,不再直接从事商业经营。

灵帝熹平四年(175),改平准为中准,转属内署,直到汉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9041.html

秦汉酒榷 菊江历史网

秦汉盐官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