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孙吴 菊江历史网

孙吴 菊江历史网

孙吴简介

孙吴

→ 本条目介绍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政权“吴”。

关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请见“孙吴县”。

汉末黄巾起义时,孙坚随会稽朱儁到中原镇压黄巾,以后又转战于江南诸郡。

董卓之乱时,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隶属于袁术,在淮南活动。

孙坚死,子孙策统领部众,约于兴平元年(194)开始向江东发展。

得到周瑜等人的助力,驱逐暂驻曲阿的扬州刺史刘繇,逼降会稽太守王朗。

建安元年(196)献帝都许以后,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

建安四年,孙策取得豫章郡地。

建安五年孙策死,策弟孙权统众。

建安十三年孙权由吴徙治京城(今江苏镇江)。

筹划赤壁之战,势力达于荆州;十五年取得岭南。

建安十六年孙权徙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破关羽,占有荆州全境。

黄武元年(222),孙权接受魏国封号,在武昌称吴王。

后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限制了蜀汉出峡发展的可能。

黄龙元年(229)称帝,建都武昌,后迁建业(今江苏南京)。

孙权尚存的困难,一是对付山越的不宁,一是在淮南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

散布在东南州郡山区的山越人,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

孙权与山越进行过多次战争,屡获胜利。

孙吴统治的几十年中,山越人大体与汉人趋于融合。

孙权主要的军事活动在淮南。

赤壁战后,曹操军屡攻合肥地区,双方互有胜负。

江北居民多渡江,濒江数郡成为空虚地带。

诸葛亮死,魏蜀战争停止后,魏国加强了在淮南对吴国的进攻。

吴军除沿江设督驻军、遍置烽燧以外,还在巢湖南口筑濡须坞,严密防守。

魏军水师有限,进攻难于奏效,所以魏吴相持有年。

孙权统治时,江东经济有显著发展。

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

江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太湖沿岸和钱塘江流域的三吴一隅。

历代陆续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

云阳以西开辟破冈渎,使秦淮河和江南运河相联通,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

丝织业开始在江南兴起,民间普遍喜爱绫绮之服,文人也好以蚕织为诗赋的题材。

三吴出产八蚕之锦,诸暨、永安一带丝质很好,为御丝取给之处。

但织造技术还不高,所以蜀锦成为重要的输入物资。

民间主要副业生产是绩麻。

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

造船业很兴盛,建安郡的侯官(今福建闽侯)是造船中心。

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

黄龙二年(230)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中国台湾地区,这是大陆与中国台湾联系的最早记载。

吴国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今越南南部)、扶南(今柬埔寨境)诸国。

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建业。

经济的发展,与外界交往的增加 ,促进了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如虞翻、陆绩、韦昭。

佛教开始在江南传播,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的西域僧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

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

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

孙吴诸将以私兵随孙氏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因而逐渐形成吴国武将世袭领兵的制度。

同时,江南也出现了占有大量土地和僮仆、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

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孙吴政权的主要支柱。

孙权死后,吴国日趋衰弱,而魏国则日趋强大。

由于司马氏以先灭蜀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蜀(263)、代魏(265)后又忙于新朝定制,吴国政权暂得延续。

这时,吴国宗室争位,大修宫殿,沉湎淫乐。

甘露元年(265),吴帝孙皓在上游晋军的威胁下迁都武昌。

但由于吴国上下一致反对迁都,不得不还都建业。

晋泰始五年(269),羊祜筹划攻吴。

咸宁五年(279)冬,晋军出兵分五道攻吴,而以益州水师为兵出峡顺流,于太康元年(280)三月攻下建业,孙皓降,吴国亡。

>>> 中国历史纪年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9341.html

孙恩、卢循起义 菊江历史网

张昌、石冰起义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