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康修尔猿简介
-
科学分类 - 域:真核域 Eukarya
- 界:动物界 Animalia
-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哺乳纲 Mammalia
- 亚纲:兽亚纲 Theria
- 下纲:真兽下纲 Eutheria
- 总目:灵长总目 Euarchontoglires
- 目:灵长目 Primates
- 亚目:简鼻亚目 Haplorrhini
- 下目:类人猿下目 Simiiformes
- 小目:狭鼻小目 Catarrhini
- 总科:人猿总科 Hominoidea
- 科:原康修尔猿科 Proconsulidae
- 亚科:原康修尔猿亚科 Proconsulinae
- 属:原康修尔猿属 Proconsul
原康修尔猿(汉语拼音:Yuankangxiu’eryuan;英语:Proconsul),古猿化石。
属名。
发现于东非早中新世地层,距今约1,400万~2,000万年。
1931~1970年在肯尼亚和乌干达共发现100多个颌骨及牙齿,3具头骨和多种肢骨。
共有3个种:非洲种(Proconsul africanus)、大型种(Proconsul maior)、尼安萨种(Proconsul nyanzae)。
其中非洲种的头骨较完整,颅骨的骨嵴及隆凸不发达,脑颅较小,脑量为167毫升,结构原始;吻部窄而前突;头骨近于圆形,轻巧纤细,与旧大陆猴较相似;齿系结构基本具有猿类的性质,前部齿不大,颊齿齿冠原始,抹刀形上中门齿及下门齿相似于人科的同类齿;颊齿尺寸相似于黑猩猩,特别上臼齿舌侧齿带的特征在黑猩猩中经常可以发现;根据头后骨骼估计体重为10~12千克;从肢骨结构看,它可能是四足攀爬动物,但不能在树丛间迅速跳跃或悬荡。
大型种的下颌及下颌齿与大猩猩的较相似。
尼安萨种的前部齿及第一臼齿较小,显得较原始。
在个体大小上,非洲种最小,大型种最大,尼安萨种居中。
非洲种可能是黑猩猩的祖先。
尼安萨种与大型种较相似,但前者较原始,可能是大型种的祖先。
原康修尔猿可能与西瓦古猿的祖先有关。
发现
首个原康修尔猿的标本是一个颚骨部份,于1909年在西肯尼亚近基苏木发现的,是人猿总科最古老的化石,亦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首个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
它的学名意思是“在猴戏之前”或“黑猩猩的祖先”。
其他的化石最初都被分类在非洲原康修尔猿中,而在后来重新分类的。
它们都是一些原先被认为是非洲原康修尔猿的化石,再综合一些其他的化石碎片而成为了新的物种。
例如玛丽·利基(Mary Leakey)于1948年发现的非洲种化石,后加上Thomas Whitworth于1951年的发现成为heseloni种。
原康修尔猿科首先由路易士·利基(Louis leakey)于1962年提出,11年后已包括了非洲原康修尔猿、尼安萨原康修尔猿及大型原康修尔猿。
这个分类最初没有被即时接纳,但最终得到认可。
人猿总科的分类在20世纪下半叶变得很复杂,由于不断有新的化石涌现,以致得多古人类学家都多次变更,估计情况会持续下去。
就原康修尔猿而言,就有学者认为它们不是属于人猿总科,而是它的姊妹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