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简介_伍子胥的儿子_伍子胥的故事_伍子胥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伍子胥简介_伍子胥的儿子_伍子胥的故事_伍子胥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一说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一说安徽省全椒县)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范蠡简介_范蠡的儿子_范蠡的故事_范蠡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范蠡简介_范蠡的儿子_范蠡的故事_范蠡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范蠡(l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道家学者和经济学家,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范蠡为早期道家学者,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

孔子简介_孔子的儿子_孔子的故事_孔子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孔子简介_孔子的儿子_孔子的故事_孔子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范雎简介_范雎的儿子_范雎的故事_范雎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范雎简介_范雎的儿子_范雎的故事_范雎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范雎(?-前255年),字叔,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前262年,长平之战爆发,两军对垒三年后,范雎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使得白起大破赵军,长平战后,范雎妒忌白起的军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此后秦军遭诸侯援军所破,郑安平降赵,前255年,王稽也因通敌之罪被诛,范雎因此失

孙武简介_孙武的儿子_孙武的故事_孙武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孙武简介_孙武的儿子_孙武的故事_孙武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省惠民县)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管仲简介_管仲的儿子_管仲的故事_管仲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管仲简介_管仲的儿子_管仲的故事_管仲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颖上人(当时无今颍上县,应为颍河上游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

孟子简介_孟子的儿子_孟子的故事_孟子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孟子简介_孟子的儿子_孟子的故事_孟子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受儒教祭祀,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商鞅简介_商鞅的儿子_商鞅的故事_商鞅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商鞅简介_商鞅的儿子_商鞅的故事_商鞅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

荆轲简介_荆轲的儿子_荆轲的故事_荆轲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荆轲简介_荆轲的儿子_荆轲的故事_荆轲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 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

齐桓公简介_齐桓公的儿子_齐桓公的故事_齐桓公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齐桓公简介_齐桓公的儿子_齐桓公的故事_齐桓公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齐桓公(?-公元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的第三个也是最小的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齐国北杏(今山东聊城东)召集宋、陈、蔡、邾等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代替周天子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l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