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简介
李东阳(汉语拼音:lǐ dōng yáng),(生于正统十二年六月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
字宾之,号西涯。
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
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
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
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死后赠太师,谥文正。
进入仕途之初,李东阳升迁很不顺利,基本上是九年任满一迁,而且做了很长时间的侍讲学士,却仍没有参与经筵和日讲等活动,这是因为李东阳“以貌寝,好诙谐,不为时宰所重”以至于“士论哗然不平”。
但是李东阳年轻时对此毫不在意,表现出宽阔的心胸和难得的政治成熟。
李东阳秉政以后,虽然贵为内阁大学士,又“以文章领袖缙绅”,但他平易近人、广交朋友——“李文正当国时,每日朝罢,则门生群集其家,皆海内名流。
其座上常满,殆无虚日谈文论艺,绝口不及势力。
”可见李东阳在政治人更多采取的忍让的态度,不管和士林还是宦官、外戚等都相处都还算不错,在政治上没有明确的个人主张,特别是在正德年间被世人讥为“伴食宰相”。
李东阳“天资英迈,读书一目数十行下,辄成诵不忘。
少入翰林,即负文学重名。
”但是李东阳很谦逊:“然恒持谦冲,未尝以才智先人。
”李东阳主持文坛数十年之久,其诗文典雅工丽,为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
又工篆书、隶书。
著有《怀麓堂稿》、《怀麓堂诗话》、《燕对录》等。
后有清人辑编《怀麓堂集》和《怀麓堂全集》等。
文学方面,李东阳主要有三点主张:一、主张学古,反对模仿。
二、言由心生,诗文真情。
三、知言养气,文主于气。
李东阳长于篆、隶、楷、行、草书,于篆隶造诣尤高。
他是明初台阁体书法向明中期吴门书法过渡期间的书法家。
李东阳的书法已摆脱明初台阁体的束缚,对明中期书风起承先启后的作用。
有书法大家赞李东阳道“长沙公大草,中古绝技也!玲珑飞动,不可按抑,而纯雅之色,如精金美玉,毫无怒张蹈厉之癌,盖天资清澈,全不带渣滓以出。
”代表作品有篆书《怀素自叙帖引首》、楷书《邃庵铭》、行草书《自书诗卷》等。
李东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