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简介
刘元(约1240-1324年),元代雕塑家。
字秉元,今天津宝坻人。
主要活动于13世纪中时至14世纪初叶。
早年出家为道士,从青州(今山东省青州市)的杞道录学习泥塑、铸像、夹芝脱胎等各种雕塑技艺,至元七年(1270年)元世祖忽必烈命阿尼哥参与大铆(今北京)大护国仁王寺兴建,并诏求天下奇工为造佛像,刘元被推荐前往从阿尼哥学“西天梵相”(喇嘛教样式佛教造像),所作神思妙合,遂为绝艺。
史籍亦称诸名寺巨观之佛、道造像,凡出于刘元之手,天下无与比者。
他所塑造的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境)三皇观的三皇,被认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
因此,深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命为匠工之长,外出巡幸必使刘元跟从。
仁宗甚至规定刘元非有旨不许为他人造神像。
官至昭文馆大学士、正奉大夫、秘书卿。
时人称“刘正奉”.年过70之后以寿终。
刘元在中国传统雕塑的基础上,文吸收了印度、西番佛像的手法。
至元、延祐间,曾为京师许多著名庙宇塑铸佛像,据传所作神气生动,为当时少见。
刘元擅长干漆造像,塑土范金,搏换(当时夹芝也称“搏换”、“搏丸”、“脱活”)为佛像。
在发展髹漆脱空塑上,很有贡献。
他把密教的雕塑技术和中国的雕塑手法结合起来,使中国雕塑艺术得到了新的发展,给明清各代的雕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造型精美,比例匀称,面部表情神气而生动,丰富而深刻。
腰部细长,希腊鼻子,栩栩如生,不流时俗。
以后明清两代髹漆脱空塑的发展,同时刘元因为出色的雕塑技艺,被映其园林思想的作品。
受刘元影响较大。
今首都人仍盛道“刘元塑”。
成宗时,大都南城建东岳庙,正殿中诸神像,如仁圣帝、炳灵公、司命君、众多侍臣、将军、武士、仙官、道士、侍女等,皆为刘元一手塑成。
据说他在塑造庙中神像时,对于侍臣的容貌考虑很久,仍不满意。
后来偶然在秘书监见到前人所画的魏徵像,遂有所悟,急回庙中,一日即将其像塑成。
“侃侃若不胜忧深思远之至者”,形象生动逼真,为时人所赞赏。
刘元的雕塑作品见之于文献记载的不少,如《元史方伎传》和《元代画塑记》所载就有:上都三皇观的三皇像,延佑四年(1317年)所塑青塔寺山门内四天王像,延佑五年所塑香山寺四天王、毗卢舍那佛及文殊、普贤菩萨像,东岳庙的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及其侍臣、侍女塑像等。
遗憾的是,刘元的绘、塑作品没有流传下来。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家,把大都的某一条胡同以他的名字命名,至今北京还有“刘元塑胡同”。
刘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