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世界名人 陈寅恪简介_陈寅恪的儿子_陈寅恪的故事_陈寅恪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陈寅恪简介_陈寅恪的儿子_陈寅恪的故事_陈寅恪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陈寅恪简介

陈寅恪

陈寅恪(汉语拼音:Chen Yinke,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中国历史学家。

江西义宁(今修水)人。

生于长沙,卒于广州。

祖父陈宝箴,清光绪年间曾任湖南巡抚。

父陈三立,诗人。

父祖因主张变法,遭清廷革职。

陈寅恪少年时随长兄陈衡恪(师曾,画家)到日本读书,后因病回国就读于上海复旦公学。

1910年起,游学欧美,先后在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美国哈佛大学等学府深造。

除社会科学外,专攻比较语言学,梵文造诣尤其精湛。

1925年应清华国学研究院之聘返国,次年到校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为导师。

1929年,清华国学研究院停办,转为清华大学教授,并兼任北京大学教职。

1930年后,又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第一(历史)组主任,故宫博物院理事、清代档案委员会委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清华大学到湖南长沙复课。

不久,西南联合大学在云南成立,遂于次年到昆明任教。

1938年被英国牛津大学聘为中文教授,并于1939、1940年两次准备经中国香港赴任。

由于欧战和其他原因未能成行,遂就任中国香港大学客座教授。

及日军占领中国香港,乃于1942年返回内地,先后执教桂林广西大学和成都燕京大学。

此时他目疾恶化,而牛津大学重申前聘,遂于1945年秋经印度赴英国,并希望借此机会治疗目疾。

但手术未能成功,于是辞去牛津大学教席回国,于1946年重返清华大学。

北平面临解放,为避战乱南下上海。

1949年初受聘于广州岭南大学。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改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

曾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第三、四届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历史研究》编辑委员会委员。

陈寅恪的研究范围甚广,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古代宗教史、西域民族史、蒙古史、古代各民族语言、敦煌学、中国古代文学,以及史学方法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发表论文近百篇,后经修订辑入《金明馆丛稿》(初编、二编)、《寒柳堂集》。

专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

其《读书札记》(共三集)和《讲义及杂稿》亦经他人整理出版。

陈寅恪资料

陈寅恪画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17677.html

欧阳修简介_欧阳修的儿子_欧阳修的故事_欧阳修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姚从吾简介_姚从吾的儿子_姚从吾的故事_姚从吾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