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简介
-
宣统 1909年1月22日-1912年2月12日
- 政权:清朝
- 君主:溥仪
- 历时:3年
宣统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年号,是清朝辖境内使用时间最短的年号(1909年1月22日-1912年2月12日,前后共3年),但清朝皇宫内纪年最短的年号是崇德(1636年5月15日—1644年2月7日,前后共8年),因为宣统三年十二月廿五(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清朝灭亡以后,溥仪依据《清室优待条件》仍可继续享有居住于北京紫禁城且在其内保留皇帝尊号和使用宣统年号等各项权利,直到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修订《清室优待条件》以废止清室上述权利,并于同年11月5日将溥仪驱逐出北京紫禁城为止,所以宣统是清朝皇宫内纪年第七长的年号(1909年1月22日—1924年11月5日,前后共16年)。
大事记
- 宣统元年(1909年)
- 正月初一(公历1月22日),改元“宣统”。
- 派遣内阁大臣至国外考察宪政的可行性。
- 下诏“预备立宪”,预计十年内实施。
- 张之洞逝世。
- 宣统二年(1910年)
- 颁布“宪政十三条例”,组内阁(欧美式近代内阁)。
但是十五个内阁成员里,有九位是皇族,两位下级贵族,余为汉人,故被讥为“皇族内阁”。
- 颁布“宪政十三条例”,组内阁(欧美式近代内阁)。
- 宣统三年(1911年)
- 三月廿九(公历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
- 四月(公历约5月),四川爆发“保路运动”。
- 八月十九(公历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
- 十一月十三(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 十二月廿五(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溥仪下诏退位,自此实行两千余年的中国君主专制结束,避居北京紫禁城(即北京故宫)。
- 1917年
- 7月1日(农历五月十三),张勋拥戴溥仪复辟,同日时已卸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职务的段祺瑞于天津马厂誓师,讨伐帝制。
- 7月2日(农历五月十四),新授一等公,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逃入日本驻北京使馆避难。
- 7月12日(农历五月廿四),段祺瑞“讨逆军”进入北京,溥仪再度逊位,连同前清皇族一起禁闭在紫禁城。
- 1924年
- 11月5日(农历十月初九),冯玉祥将溥仪永久驱逐出宫,以免再度发生复辟。
公元纪年对照
-
宣统 元年 二年 三年 公元 1909年 1910年 1911年 干支 己酉 庚戌 辛亥
宣统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