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晃简介
拓跋晃(428年~451年7月29日),鲜卑名天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长子,母贺夫人。
文成皇帝拓跋濬的父亲。
太武帝在位期间立为皇太子,死后获谥为景穆太子,文成帝即位后追尊他为景穆皇帝。
生平
拓跋晃出生于428年。
拓跋晃聪明且学习能力高,学过的东西都能牢记在心。
太武帝在延和元年正月丙午日(432年2月17日)立时仅五岁的拓跋晃为皇太子。
随着拓跋晃渐渐长大,都通晓了他爱读的经史典籍的文义,这令太武帝甚为欣赏。
太延二年(436年)太武帝领兵灭北燕时就让拓跋晃录尚书事,至太延五年 (439年)统军灭北凉时更下诏命拓跋晃监国。
在朝廷讨论是否出兵北凉的时候,奚斤等众多大臣联合上表反对出兵,理据除了认为朝廷已经征伐过多令士马疲累外,还包括凉州没水草资源,一旦北凉婴城固守魏军在当地就得不到补给。
曾多次出使北凉的李顺力证凉州无水草之说,这就与力主出兵的司徒崔浩和他争论,而拓跋晃当时亦怀疑李顺的说法,并显然于色。
最终太武帝坚持出兵,在兵临姑臧城后发现当地水草资源十分丰富,遂写信给拓跋晃记叙他所见的景象,更在信中表示那裹的植被资源能让大军吃上数年。
拓跋晃得信后与其东宫属官们不点名批评多次到凉州却上报不实消息的李顺不忠。
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拓跋晃随太武帝出兵柔然,在兵临鹿浑谷时柔然部众陷入惊恐慌乱中,此时拓跋晃建议大军乘对方未有防备而从速进攻,但尚书令刘洁却认为现场扬起的大片尘土反映柔然兵多,担忧大军攻至平地区域时会被柔然围攻,于是坚决反对拓跋晃的提议。
拓跋晃表示尘土乃因柔然部众惊扰慌乱而产生,但太武帝认为刘洁的顾虑有理,还是没有立即进攻,终让柔然部众得以逃走远去。
后来太武帝从俘获的柔然斥候骑兵口中证明了拓跋晃所言是真的,大感后悔。
这件事以后,拓跋晃在军国大事上的建议大多都获接纳,并获得参与日常重要政务的资格。
太武帝更在太平真君五年(444年)首次让太子总百揆,而由穆寿、崔浩、张黎及古弼辅助太子理政。
拓跋晃在监国期间曾下令课税当局对五人以下贫穷家庭以“人牛力相贸”为原则,举例有牛的家庭让他们的牛为无牛的家庭种二十二亩田,无牛的家庭就以人力替有牛家种七亩田作回报;老弱家庭就由有牛家庭为他们种七亩田,老弱家就种二亩作回报。
并且要在户籍簿录中明确记载家庭人口数目及建议种田的亩数,更要在田地上写明种田者的姓名,以分辨谁种了田。
而他又有推行禁止饮酒、杂耍和不种田而专门营商的行为,种种措施令到当时北魏开垦的田地大幅增加。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太武帝统兵镇压盖吴起义,期间发现长安僧人们不但收藏大量弓矢兵器,有与盖吴通谋之嫌,更私自酿酒、为富人托管财宝及设窟室供人行淫等不法之事,遂在崔浩建议下大举灭佛。
时于平城监国的拓跋晃亦受命执行,虽然他再三上表请求不要诛杀僧人及摧毁佛像,并言只封寺庙让建筑自然失修毁坏,但太武帝坚持严厉措施除灭佛教。
一向信佛的拓跋晃无奈执行,但仍然故意拖延实施,好让僧人们有时间逃亡及收藏好佛像器物
不过,拓跋晃后来却和东宫左右过于亲近,并且营建田地和庄园以图私利。
曾经到东宫教授拓跋晃经书的高允就进言劝谏,建议拓跋晃远离小人,亲近忠良;并且将田地都分给穷人,结束买卖牲畜的生意。
但谏言都不获接纳。
正平元年六月戊辰(451年7月29日),拓跋晃去世,享年二十四岁,葬于金陵,获追谥为景穆太子。
次年,其子文成皇帝拓跋濬即位,追尊拓跋晃为景穆皇帝,庙号恭宗。
死亡原因
按《魏书·宗爱传》,由于拓跋晃监国期间精细明察地理政,故此多有非法行为的中常侍宗爱就令拓跋晃很不满。
同时给事仇尼道盛和侍郎任平城都在东宫做事,稍有弄权的行为,并为太武帝所知。
由于宗爱与仇尼道盛及任平城关系也不好,宗爱担忧道盛等人会找自己的罪证对付他,于是先下手诬陷二人。
拓跋焘大怒之下下诏于平城街中将仇尼道盛及任平城处斩,拓跋晃亦因而忧死。
事后太武帝思念太子,宗爱怕会被杀,就弑太武帝。
然而《宋书·索虏传》却记载拓跋晃在太武帝反攻南朝宋期间擅自抄掠营垒的事被太武帝知道后更图杀太武帝,太武帝回军时就诈死骗拓跋晃前来迎丧,并派人在迎丧路上抓住他,回平城后用铁笼囚禁他,不久更杀了他;《南齐书·索虏传》亦有载拓跋晃因谋杀太武帝而被其杀死,另还记载称拓跋晃与崔浩及寇谦之不和,二人甚至曾中伤拓跋晃,而拓跋晃请玄高道人为己祈福共七日七夜后拓跋焘梦到祖父拓跋珪怒斥他相信䜛言而想伤害太子,遂下诏日后事无大小都要先经过太子才上奏给他。
司马光于《资治通鉴考异》中又引《宋略》言“焘既南侵,晃淫于内,谋欲杀焘。
焘知之,烕而诈死,召晃迎丧。
晃至,执之,罩以铁笼,捶之三百,曳于丛棘以杀焉。
”但表明这些记载皆“江南传闻之误”,故《资治通鉴》全面取信于《魏书》的版本。
但近代有历史学者却认为这些“江南传闻”却有可取信之处,如与《魏书》诸传所载结合显示到拓跋晃为当时鲜卑代人大族势力的首领,并与崔浩世族力量的政治对立情况,并成为崔浩因国史之狱而被诛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这亦显示拓跋晃监国之下已经建立到一个以其为首的政治集团,并与身为皇帝的拓跋焘政治力量出现矛盾。
又据《魏书·世祖纪》载太武帝回军时于二月驻鲁口时有“皇太子朝于行宫”的记载,至三月“车驾至自南伐”时已回平城,时间上可印证《宋书》所言属实可靠,仅“大加检掠”一事应当置于拓跋焘回平城后。
家庭
妻妾
- 郁久闾氏,拓跋濬生母,追封景穆恭皇后
- 斛律昭仪
- 袁椒房,生阳平幽王新成
- 尉椒房,生京兆康王子推、济阴王小新成
- 阳椒房,生汝阴灵王天赐
- 孟椒房,生任城康王云
- 刘椒房,生南安惠王桢、城阳康王长寿
- 慕容椒房,生章武敬王太洛
- 尉椒房,生乐陵康王胡儿
- 孟椒房,生安定靖王休
- 张黄龙,后赐给陆丽
子女
- 魏文成帝拓跋濬
- 拓跋新成,北魏征西大将军、内都大官、阳平幽王
- 拓跋子推,北魏侍中、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京兆康王
- 拓跋小新成,北魏外都大官、济阴宣王
- 拓跋天赐,北魏汝阴灵王
- 拓跋万寿,北魏征北大将军、乐良厉王
- 拓跋洛侯,北魏广平殇王
- 拓跋云,北魏使持节、都督陕西诸军事、征南大将军、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任城康王
- 拓跋桢,北魏南安惠王
- 拓跋长寿,北魏征西大将军、沃野镇都大将、城阳康王
- 拓跋太洛,北魏章武敬王
- 拓跋胡儿,北魏乐陵康王
- 拓跋休,北魏侍中、征北大将军、太傅、大司马、安定靖王
- 拓跋深,北魏赵王
- 拓跋某,北魏燕郡恭王
- 章武公主,长女,先嫁穆泰,后改嫁房菩萨
- 安乐公主,嫁乙乾归
- 博陵公主
- 乐平公主,嫁给柔然可汗的儿子,生安固伯闾世颖
拓跋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