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世界名人 张载简介_张载的儿子_张载的故事_张载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张载简介_张载的儿子_张载的故事_张载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张载简介

张载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凤翔府郿县横渠镇(今陕西眉县)人,世称横渠先生。

他长期在关中从事理学研究,教授门生,因而以他为核心的学派被称为“关学”,是当时主要学派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对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着重要的影响。

张载青少年时曾向邠州(今陕西彬县)人焦寅学过兵法,喜论兵书战策,立志在疆埸建功立业。

21岁时曾以书拜谒范中淹,范劝他认真研究儒学。

从此,张载潜心读六经。

31岁时,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登第,初任祁州司法参军,历云岩(今陕西宜川)令。

熙宁二年(1069)经吕公著举荐,宋神宗召见张载,命为崇文院校书。

他不愿在京城做官,次年即以病辞职返回关中,于终南下读书,收徒讲学。

熙宁十年(1077)受吕大防之荐,同知太常礼院。

不久以病返归,途中病逝于临潼,时年58岁。

张载家族与洛阳名士程颢家为姻亲,他登第之后,曾游学河洛,与程颢、程颐兄弟一起研讨学问。

他在洛阳讲学时聆听者甚众,学名传扬,他即决心自立学派,不肯附会于“二程”的学说。

“二程”以“理”为万物的本源,张载则把“气”作为万物的本源。

他认为由于“气”的聚散和变化形成客观世界的各种物质现象,气聚拢时而为万物,气散开时就成为无形的“太虚”。

他沿用《论语》中“两端”一词来表达事物内部矛盾性质,认为气分阴阳两端,即事物都有对立着的两端,两端的矛盾斗争形成宇宙间事物的运动,称矛盾运动为“参”,这就是张载的“两端一参”论,也是他和“二程”学说的原则区别。

张载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表现在他的代表作《正蒙》一书中。

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本身有自转,由太阳、月亮的其他五颗星宿组成的七曜,与地球同时在向左旋转,只是由于转速不同,就形成了在地面上看来有左旋、右旋。

他的科学观点是可贵的。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是不可能彻底的,因而他在解释人的生死问题时,认为人死了以后“气”仍不灭,散而为魂,聚而为魄,为唯心主义的二元论开了一个缺口。

张载的政治态度基本上是支持王安石的变法的新政措施。

他主张恢复井田制,认为井田制可以使百姓贫富平均,足衣足食;他主张爱护天下所有的人和物,继承了儒家“仁民爱物”的观点。

在北宋当时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的情况下,张载倡导“均平”的观点是消极的,是统治阶级所欢迎的。

当宋神宗召见张载询问治国之道时,他说治国必效夏、商、周三代的治国经验,要唯“圣人诣意”行事,神宗就很欣赏。

张载长期在关中教授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形成了比较全面的教学方法。

张载的教育思想基础是继承和恢复孔孟之道,将孔孟的伦理道德传统重新作为做人的标准,匡正民风民俗。

其教育目的是使人后天形成的“气质之性”改变为“天地之性”(即本性),在他的观点里,有唯物主义因素,也有唯心主义因素。

但他本人治学态度严谨,熟读精思,兢兢业业,探索理论是锲而不舍。

他教导学生自我修养的准则,至今仍不失裨益。

他要求学生:一要勤学博文,努力学习,不耻下问,变恶为善,变懒为勤。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渊博的学问,才具备了良好道德的基础。

二要知行结合。

张载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所以,“学以致用”是关学的核心思想。

关学重视改造社会的实际知识的指导思想,对南宋、明、清时期的唯物主义教育家有直接的影响。

三要立志,张载认为立大志才能成就大事业,虚心才能公正合理地认识事物的性质,分清是非。

四要寡欲。

张载本人布衣素食,生活清苦。

他主张人要克制私欲,不应成为欲望的俘虏,但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物欲横流,骄奢淫逸,被统治阶级衣不遮体,食不饱肚。

张载的说教只能有利于地主阶级的统治。

五是教育要因材施教,要根据教育对象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传授不同的知识,提出不同的要求。

六是教育要循序渐进,反对强迫灌输式的教学。

张载教授学生的教材主要是《论语》、《孟子》、《诗》、《书》、《中庸》、《大学》、《礼记》等儒家经典。

他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如虚心好问,善思强记,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等。

张载特别强调学习中要善于发问,他说:“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张载主张的学风对后世教育有积极影响。

张载的著作主要有《正蒙》、《西铭》、《易说》、《经学理窟》等,后人编其著作为《张子全书》。

张载资料

张载画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23869.html

薛瑄简介_薛瑄的儿子_薛瑄的故事_薛瑄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慧能简介_慧能的儿子_慧能的故事_慧能怎么死的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