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人物 印石【战国至西汉时期用于殉葬的石头】 – 人物百科

印石【战国至西汉时期用于殉葬的石头】 – 人物百科

印石简介

印石

战国至西汉时期,国人偶用滑石制印,用于殉葬。元末,文人以花乳石制印,石材开始跻身艺术之林。中国印石的种类,细分起来约有数百种,其中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为佳,合称中国四大名石。至明代中叶时,印石的欣赏部位还仅侧重于印面,后推及至边款,然印石除石质外,纹理、色彩等仍未列入欣赏要素。随着青田、寿山、昌化等印石的大量开采,人们印石欣赏的视角渐渐扩大。

印石资料

代表: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

印石简介

印石 英文:Stone

印石具有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古代的玺印是以实用为主,因而多采用材质坚耐久的铜、玉为其印材。到了明代中叶,文彭在南京于意外中得到四筐用来制作妇女首饰的青田冻石,试着自刻印章,效果很好,从此就在文人中间兴起了篆刻艺术。清代陈克恕在《篆刻针度》里就写了许多印石的特点,例如:青田石,理细腻,温润,通体明莹;鱼脑冻,色白如鱼脑;宁波大松石,间有洒墨黑斑,文采流动;寿山石,色分五彩,质细为玉;昌化石有五色,纯鸡血红为最。像寿山田黄和昌化鸡血更被用于宫廷内皇帝的御用之物,而朝野之官吏、雅士、文人也争相收藏和赏玩,历史悠远的书画艺术造就了一批众多的篆刻名家:文彭、丁敬、邓石如、奚冈、赵之谦、徐三庚、黄牧甫、吴昌硕、齐白石、邓散木等。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但出产印石的地方却不是很多。有以地名而命石名的。也有以质地和色彩而命石名的,还有以开矿者或象形而命名的。在中国,印章石历史很是久远,从古至今,印章石一直为文人术心灵和思绪的寓体,陆游有诗云“花如解语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印石以其特有的色、纹、韵、刚、柔、形,无言地传文达意,以无声现有声。

印石寿山石

寿山石 英文:Shoushan Stone

寿山石,在中国一并与巴林石、青田石和鸡血石被成为中国“四大名石”,被誉为“中华瑰宝”,在1999年中国的“国石”参评活动中,寿山石和芙蓉石更是被分别评为“石王”和“石后”,在很多艺术家的眼中寿山石就是中国的“国石”。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

寿山石产于水碧山青、风景秀丽的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因为此地是天造地设的精灵福地,前人便唤作“寿山”,那传说中女娲补天的遗石—-寿山石便富藏在山中。

寿山石质地纯净者,色泽为润白。若微含其他成份者则呈五彩。质地好的寿山石表面一般呈现珍珠、凝脂和玻璃光泽,绝大多数都有滑腻感。

寿山石主要分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共60多种。

田坑石简称“田石”,产于寿山溪旁水田古砂层中,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它沉积于1-2米深的田地底,采掘艰难,多为当地农民在农闲时,翻田搜掘,偶然所得,故以稀有而见珍。

水坑石产于坑头占山麓,位于寿山乡东南3里处,因矿脉很陡,易生成晶冻类珍品。多透明状,光泽好,质细腻。水坑石以透明度高、肌理莹洁者为上品,其中以红及黄色最为罕见,明色胜暗色。

山坑石矿布10多平方公里,产品极多,质地差异较大,变化也复杂。山坑石是寿山石中开采历史最悠久,品种最丰富,资源量最大的人间美石。

寿山石中最名贵者为田黄,昂贵之原因大概有三:一是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和清乾隆均曾好田黄,因而使其身价倍增,加之黄色一向为王者专用,而田黄又特别晶亮,所以田黄昂贵。二是意境好,所谓“福寿田”也一向为王者所追求,田黄取福寿双全之意,更显珍贵。三主要是田黄产于寿山溪旁水田古砂层中,外形特殊,独石分散,无脉可寻,十分稀有。

名贵品种除去田黄这种几乎绝种无多少人认识的,以及比翡翠价值还要高的芙蓉,还有工艺精美的水洞高山系列,多彩杜陵,以及各种晶冻,这些石头工艺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其身价的高低,通常来讲,质地比较好工艺佳,每方至少都以万为单位,让人感觉遥不可及。

寿山石之所以为四大印石之首根本的原因在于其色彩丰富。这一点是其它产地所不具备的。

另外由于资源采集过度,好多寿山石矿已经很多都枯竭了。

印石青田石

青田石 英文:Qingtian Stone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色彩丰富,花纹奇特。以“叶蜡石”为主,显蜡状,油脂、玻璃光泽,无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质地坚密细致,是中国篆刻用石最早之石种。

青田石共分10大类108种。以“封门”为上品,微透明而淡青略带黄者称封门青。另外,晶莹如玉,照之璨如灯辉,半透明者称灯光冻。色如幽兰,明润纯净,通灵微透者称兰花青。这三“青”于田黄,鸡血石并称为三大佳石,其价值也越来越高。

由于封门青的矿脉细,且扭盘曲折,游延于严石之中,量之奇少, 高雅,质之温润,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大为篆刻家所青睐。其色彩天然,绝无人工或他石能仿造,容易辨认。鸡血、田青以色浓质艳见长,象征富贵;封门青则以清新见长,象征隐逸淡泊,专家称之为“石中之君子”,十分贴切。

青田石除灯光冻、兰花青、封门青外,还有黄金耀、竹叶青、金玉冻、白果青田、红青田(美人红)、紫檀、蓝花钉、封门三彩(三色)、水藻花、煨冰纹、皮蛋冻、酱油冻等,均于实物名称相类,易辨。近出龙蛋石,系暗红杂石包裹体,内往往有圆或椭圆上品封门青独石,极为珍稀;形成类似田黄,价值亦愈益昂贵。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云和的小顺石,这是近几年来新开发出的叶蜡石矿。其色彩之丰富,透明度之高,柔润受刀之特点直逼寿山、青田、昌化,大受雕刻界青睐,身价直线上升。小顺石内质外观于寿山、昌化及小部分青田相似,除似寿山色彩之艳之外且透明度大多高于寿山。

印石昌化石

昌化石 英文:Changhua Stone

昌化石产浙江省临安昌化镇。昌化石具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极少数透明。品种很多,大部色泽沉着,性韧涩,明显带有团片状细白粉点。按色分有白冻(透明,或称鱼脑冻)、田黄冻、桃花冻、牛角冻、砂冻、藕粉冻(为主),夹筋冻,鱼籽冻,豹纹冻等,均为优良品种。色纯无杂者稀贵,质地纤密,韧而涩刀,少含砂丁及杂质。

如果在上述昌化冻石中有“血”者则为上品“鸡血石”。所谓鸡血,实是朱砂(辰砂),即一种特殊的汞矿石,鲜红色。

鸡血石大部分是有地子的鸡血石。地子越灵透纯净越好。如桃花地鸡血红;遍体艳若桃花,鲜艳夺目。白玉地鸡血红,质地月白如素,无杂色,血色淋漓尽致。“刘、关、张”:红、白、黑三色相间,极富特色。豆青地鸡血红,地子似碗豆青色,微透明,血色鲜艳。荸荠糕地鸡血红,其透明度相当强,血呈红斑,片片诱人眼目。牛角地鸡血红,质地乌黑纯正,血艳,呈流纹,动感很强。藕粉地鸡血红,质地若冲泡而成的西湖藕粉,呈粉白色,鸡血醒目。肉膏地鸡血红,产量较多,质地有透明不透明之分,其红色似鸡血滴入石中为佳者。

值得提醒的是,鸡血石较易仿造。仿造者手段之“高妙”足以乱真,若非行家实不易辨认。但识别的手段亦有二:不管采用何种手段,使用何种材质,用打火机火苗燃之即发出特殊气味,为假,此一种。第二种鸡血倒是真的,然是人工“嫁接”的(取鸡血石碎小石,掺以化学物合成),确切地说是在真鸡血的基础上,做了假的手脚,其漂亮的程度令人怀疑,这类的分辨只能靠眼睛去仔细辨别。鸡血的自然外观有瑰红、条红、片红、斑红、星红、霞红等,色调浓淡过渡自然。经过人工嫁接的鸡血,它的外观形态一般是不会统一的,分辨的关键也即在此(但做假的高手也不管确有使外观统一的,那是在极偶然,极有心,收集碎料、废料的前提下,统一地子,统一色调,统一血色,统一纹路,煞费苦心集中比较后使用贴片法合成,此谓以假乱真,看似大瑰面的红,实质上是由数小块拼接而成)。

印石巴林石

巴林石 英文:BalinStone

巴林石属天然原石,属铝硅酸盐类,是以高岭石、叶开石为主的多种矿物质组成的黏土岩,因矿床坐落于内蒙古巴林右旗草原而得名。并与福建省的寿山石、浙江省的青田石和昌化石齐名公称中国四大名石。

巴林石的分类没有寿山石那样复杂,按照质地分类,巴林石大体上可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其他一些叫法则多从寿山石石种称谓而来。

巴林鸡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极品。其石质地温润坚实,石上鸡血艳如彩霞、光彩耀人。以大小和色韵而论,堪称中国“鸡血石之王”。

巴林福黄石,其石质地柔和莹润,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暇,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味于一身。

巴林彩石,其彩色图案以天然纹理见长,色彩艳丽多姿,惟妙惟肖。巴林彩石上绚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形式栩栩如生的水草松枝等天然画面,鬼斧神工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奥妙。国内唯巴林盛产彩石,实属独一无二。

巴林冻石,石质细润,晶莹透亮,质地细洁,颜色妩媚,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其彩霞冻石更为珍贵,洁白透明,肌体中所渗之云霞状红色纹理变化无穷,犹如一幅旭日喷薄,红霞漫天的水彩画,绝非他石之匹敌,收藏性很高。

论储量,今后是巴林石的天下

印石其他印石

在篆刻用材中,除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印材。

孤山印石

孤山印石,产自南亚,为新品印石,以西泠印社社址“孤山”命名,有孤山1号和孤山2号两种,其显著特点是经西泠印社篆刻家试刀认定,最适合篆刻的新品石,而且价格亲民,适合篆刻练习,其中上品建议收藏。

丽水石

产于浙江省云和县城东北小顺,也被称为小顺石。色彩明丽多姿,但可惜没有大材,多为不规则状薄料。丽水石石质近似寿山石,名品有红花冻、黄冻、彩冻等。

大洪石

产于浙江省仙居县大洪村,石质坚脆,色彩较灰暗,多为紫底或灰底,上有红白冻斑,常见的品种有大洪紫石、大洪白花石、大洪黄花石、大洪红花石等。

萧山石

萧山石,也称萧山珍栗红,产于浙江省萧山城南。石色紫红,石质较粗。因其颜色变化不大,又多为大材,故常用来加工巨印。

东坑石

产于浙江省瑞安县东坑,石质近似青田石,较为细腻。品种有东坑青白石、东坑红石、东坑黄石。另有一种青白底,上有红黄等彩色平行纹,称为东坑绳纹石。

辽石

分为宽甸石和绿冻石两大类。宽甸石产于辽东宽甸,酷似青田石,略黄,微透至半透,光泽极强。但石质燥烈,不易受刀,用力镌凿则有鳞状石片层层剥落,呈崩碎状。绿冻石产于辽宁岫岩,色有淡绿、碧绿、墨绿,半透明至全透明。墨绿者近黑,微透。绿冻石纯净细腻,光泽强,但大多数石质亦为层片状结构,绺性较强。少数细润、结密、纯净者可称上品,亦可取。

广绿石

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石质粗松,石色花黄或翠绿,肌理多锈斑或白渣,光泽尚可。其中浓绿微透者,光泽较好,不失为印中珍品。

楚石

又名墨晶石、煤晶石,产于湖南省洞口、新化等地,石质细嫩,光泽较好,石色如墨。石粉呈灰黑色者较轻。石粉呈淡灰色者石质坚实,光泽较强。石粉呈深灰近黑色者,光泽亦强,较重。石质粗涩无光者,是为劣材。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8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renwu/28401.html

勾芡【一种多糖聚合物】 – 人物百科

立像【藏于宝尔文化艺术博物馆的雕像】 – 人物百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