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高【中国化学家,清华大学教授】 – 人物百科

张子高(汉语拼音:Zhang Zigao,1886~1976),中国化学家,名准,字子高,1886年7月14日生于湖北枝江,1976年12月11日卒于北京,1916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丁绪贤【中国化学家,中国研究化学史的先驱之一】 – 人物百科

丁绪贤(1885~1978),中国化学家,1885年10月11日生于安徽阜阳,1978年6月20日卒于浙江杭州,1904年入南京江南高等学校学习,1914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化学系荣誉学士学位,曾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大学、中央大学、东吴大学、广西大学、浙江大学等校教授,从事化学史和分析化学的研究,是中国研究化学史的先驱之一,著有《化学史通考》,

赵承嘏【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人物百科

赵承嘏(汉语拼音:Zhao Cheng’gu,1885~1966),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885年12月11日生于江苏江阴,1966年8月6日卒于上海,1922年回国,曾任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化学系教授、协和医学院药学系教授代主任,建立了一套系统研究整理祖国医药的科学方法,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还曾解决了青霉素钾盐结晶的方法,使青霉素得以顺利投产,指导设计试验了一套局麻药普鲁卡因的合成工艺,

杨石先【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人物百科

杨石先(汉语拼音:Yang Shixian,1897~1985),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蒙古族,原籍安徽怀宁,1897 年1月8日生于浙江杭州 ,1985年2月19日卒于天津,1918年毕业于清毛白杨华学堂,1922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23年任南开大学教授,后兼任理学院院长,1929年再度去美国在耶鲁大学研究院任研究员,1931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并被选为美国科学研究工作者学会会员,同年回国,继续执教于南开大学,1937年任西南联大化学系主任及昆明师范学院理化系主任,后兼任西南联大教

吴学周【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光谱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 人物百科

吴学周(1902~1983),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2年9月20日生于江西萍乡,1983年10月31日卒于长春,历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副主任、环境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分析化学》杂志主编等职,他是中国化学家从事分子光谱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高济宇【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人物百科

高济宇(1902~2000),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2年5月23日生于河南舞阳,1927年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获学士学位,1929年和1931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先后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31年回国,历任中央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教授、系主任、教务长,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校顾问等职,曾任《化学通讯》总编辑,中国化学会总干事、副理事长等职,长期从事有机合成研究和化学教学,早期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成环反应,并发现了二酮的环链互变异构现象,研究银、钯、钛等金属对有机反应的影响,发现银能引起卤代酮

顾翼东【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人物百科

顾翼东(1903~1996),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3年3月4日生于江苏苏州,1996年1月21日卒于上海,192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化学系,192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任东吴大学化学系教授,1933年再次出国,193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37年回国后任东吴大学、交通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上海医学院和大同大学教授,并同时在药厂中从事磺胺类药物合成研究,曾兼任资源委员会国外贸易事务所化验室主任,从事钨矿和其他稀有元素分析研究,1952年起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除

曾昭抡【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人物百科

曾昭抡(汉语拼音:Zeng Zhaolun),(1899~1967)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899年5月25日生于湖南湘乡,1967年12月8日卒于湖北武汉,1920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与化学,1926年获该校科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化学工程系主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兼主任、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教授等职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起,历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兼化学系主任,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副部长,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副主席

戴安邦【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 人物百科

戴安邦(汉语拼音:Dɑi Anbɑng;英语:Dai Anbang),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论证了合成氨催化剂活化氮的活性中心是铁原子簇,提出了七铁原子簇活性中心结构模型,“铂配合物抗癌作用及机理研究”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其他重要成果有新型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研究、多价金属离子水解聚合形成多碱等,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柳大纲【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化学家研究光谱最早者之一】 – 人物百科

柳大纲(1904~1991),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4年2月8日生于江苏仪征,1991年9月14日卒于北京,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和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化学通报》主编等职,早年从事分子光谱研究,判定双氰分子处于两种共振状态,是中国化学家研究光谱最早者之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