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麻剌【元世祖忽必烈太子真金长子、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之父】 – 人物百科
甘麻剌(1263年-1302年2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太子真金长子、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之父,1290年被封为梁王,出镇云南,1292年改封晋王,移镇漠北,1302年2月8日去世,1323年元英宗在南坡之变中被刺杀,甘麻剌的儿子也孙铁木儿登基称帝,是为泰定帝,1324年,泰定帝追尊其父亲甘麻剌为皇帝,为甘麻剌上庙号显宗,汉文谥号光圣仁孝皇帝,升附太庙,1328年,元文宗毁其庙室,
耶律李胡【汉名耶律洪古,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第三子,辽义宗耶律倍和辽太宗耶律德光同母弟】 – 人物百科
耶律李胡(911-960年),汉名耶律洪古,字奚隐,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第三子,辽义宗耶律倍和辽太宗耶律德光同母弟,母淳钦皇后述律平,耶律李胡勇武强悍,力大无比,生性残忍酷虐,能力远不及他的两位兄长,但深受母亲述律平的钟爱,辽太宗即位后,耶律李胡多次率军出征;辽太宗亲征在外时,他常留守京师,天显五年(930年),辽太宗立耶律李胡为皇太弟,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去世,耶律李胡长兄耶律倍之子耶律阮自立为帝,是为辽世宗,述律平得知后大怒,派耶律李胡率军攻打辽世宗,耶律李胡被耶律安端等人击败
李敬【又名李乾,老子(李耳)的父亲】 – 人物百科
李敬,又名“李乾”,字元果,老子(李耳)的父亲,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三月,唐玄宗下诏:追尊李敬曰先天太上皇(全称“大唐先天太上皇帝”),其妻益寿氏为先天太后,
赵敬【赵匡胤的祖父,赵匡胤建立宋朝,追尊赵敬为(大宋)简恭皇帝】 – 人物百科
赵敬,汉族,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赵朓的孙子、赵珽的儿子、赵弘殷的父亲、赵匡胤的祖父,曾在后梁为官,历任营州(今辽宁朝阳市)、蓟州(今河北蓟县)、涿州三州刺史,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追尊赵敬为(大宋)简恭皇帝,庙号(大宋)翼祖,

乾隆帝【清高宗弘历,清世宗第四子】 – 人物百科
乾隆帝,即清高宗,爱新觉罗氏,名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是清世宗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子时,崩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辰刻,雍正十三年(1735年)继位,乾隆六十年(1795年),因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清圣祖之誓言,故而禅位于皇十五子颙琰,即为年号嘉庆的清仁宗,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为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成为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共计64年),而其祖父康熙帝的在位时间为61年,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嘉庆帝【清仁宗颙琰,原名永琰,清军入关以后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 人物百科
清仁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军入关以后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咸丰帝【清文宗奕詝,清朝入关以后第七位皇帝】 – 人物百科
清文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入关以后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生于北京圆明园,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为储君,道光三十年(1850年)继位,咸丰帝在位十一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葬于定陵,死后由其子载淳继位,
完颜乌鲁【金德帝,金始祖完颜函普之长子】 – 人物百科
金德帝完颜乌鲁,金始祖完颜函普之长子,在位时间960-962年, 金熙宗即位后,追上谥号为德皇帝,皇统四年,称他的埋葬地为熙陵,皇统五年,增谥为渊穆玄德皇帝,
赵朓【宋太祖赵匡胤的高祖父】 – 人物百科
赵朓,汉族,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宋太祖赵匡胤的高祖父,在唐朝为官,历任永清、文安、幽都(今北京)三县县令,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追尊赵朓为(大宋)文献皇帝,庙号(大宋)僖祖,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正月九日改称文献睿和皇帝(《宋会要辑稿》作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闰十月,加谥曰文献睿和),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九月,增谥为“立道肇基积德起功懿文宪武睿和至孝皇帝”,
建文帝【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 – 人物百科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出生),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称建文帝,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私上谥号孝愍皇帝,庙号神宗,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上庙号惠宗,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