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天知【中国早期话剧奠基人之一】 – 人物百科
任天知(生卒年不详),中国早期话剧奠基人之一,名文毅,艺名天知,北京市人,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12月在东京加入同盟会,1907年受春柳社在东京演出话剧《黑奴吁天录》启示,同年归国,到上海开展新剧活动,1908年2月,与王钟声合办通鉴学校,1910年冬创办进化团,开新剧职业化之先例,在长江流域巡回公演近两年,形成“天知派新剧”,影响很广,
赵太侔【又名赵畸,中国戏剧教育家】 – 人物百科
赵太侔(1889~1968),中国戏剧教育家,又名赵畸,字海秋,山东益都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1919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文学,继入该校研究院专攻西洋戏剧,1925年归国后,参加创建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任教授兼系主任,这是中国最早的正规话剧学校,

欧阳山尊【原名欧阳寿,中国话剧导演】 – 人物百科
欧阳山尊(汉语拼音:ōu yáng shān zūn),(1914-2009 ),中国话剧导演,原名欧阳寿,湖南浏阳人,生于1914年5月,学生时代即参加演剧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左翼演剧运动,演出过《乱钟》、《S.O.S.》、《黄浦江边》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一队,1938年到延安,担任过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文工团副团长、战斗剧社社长等职,并先后导演了《张家店》、《黄河三部曲》等10余出反映敌后斗争生活的剧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参加创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担任副院长兼副总导演,先后导演了《春

胡朋【原名初韫诚、中国话剧、电影演员】 – 人物百科
胡朋(1916–04–28~2004–12–28),中国话剧、电影演员,原名初韫诚,生于山东莱阳,卒于北京,1936年从北平志诚女校高中毕业后到上海教书,并参加救亡演剧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延安学习,1939年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当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调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2年转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1955年入北京电影学院演员专修班学习,1958年调 战友文工团任艺术指导,1969年调 政治部文化部任创作员,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杜澎【原名王润泉,中国话剧演员】 – 人物百科
杜澎(1921~2010),中国话剧演员,原名王润泉,1921年5月22日生于河北饶阳县,1927年随家迁北京定居,曾在北平美术学校从师李苦禅习国画两年,学生时期爱好戏剧,1949年2月,参加华北革命大学文工团,1954年夏,随团并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演员,他在话剧舞台上,先后塑造了40多个角色,其中著名的有《上海屋檐下》中的匡复、《娜拉》中的阮克大夫、《降龙伏虎》中的秦二伯、《中锋在黎明前死去》中的流浪汉、《李秀成》中的李秀成、《伽利略传》中的伽利略等,他自学勤奋、广积博采,崇尚民族传统艺术,逐渐形成真
潘家洵【中国翻译家、易卜生等欧洲近代剧作家作品的译介者】 – 人物百科
潘家洵(1896~1989),中国翻译家,H.易卜生等欧洲近代剧作家作品的译介者,生于苏州,卒于北京,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先后在北京大学、浙江农学院、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贵州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授,1954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19年先后翻译了英国O.王尔德的《温德梅尔夫人的扇子》(又译《少奶奶的扇子》)、易卜生的《群鬼》、萧伯纳的《华伦夫人的职业》,发表在北京大学《新潮》杂志上,对当时的社会解放运动和新兴话剧运动都产生

熊佛西【中国戏剧教育家、剧作家、新兴话剧运动的开拓者之一】 – 人物百科
熊佛西(1900–12–04~1965–10–26),中国戏剧教育家、剧作家,五四以后新兴话剧运动的开拓者之一,生于江西丰城,卒于上海,原名福禧,1920年考入燕京大学,翌年加入民众戏剧社,提倡学校戏剧运动,收于第一部剧本集《青春的悲哀》(1924)中的《这是谁的错》等4个剧本,概括了五四时期知识青年的精神面貌,对话生动,人物性格突出,在学生中演出很有吸引力,大学毕业后,1924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戏剧,1926年获硕士学位回国,任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后改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系主任,为
赵寰【原名赵子厚,中国剧作家】 – 人物百科
赵寰(1925~ ),中国剧作家,原名赵子厚、赵子辅,祖籍河北,1925年11月7日生于辽宁安东(今丹东市),1942年到北京读高中,1944年入辅仁大学,1945年转燕京大学新闻系,在校期间,曾组织学生剧团──燕剧社,编演进步剧目,参加反蒋民主运动,1948年秋赴冀东投身革命,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调任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剧院创作员,1955年转入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任创作员,

高重实【原名阮国祺,中国话剧演员】 – 人物百科
高重实(1915–10–17~1967–12–15),中国话剧演员,原名阮国祺,生于北京,卒于上海,1937年在武汉参加抗敌演剧队第2队(后改为9队),多次赴湘北、赣北抗日前线演出,为该队领导成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华东文工二团副团长,1950年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建院后,任院属实验剧团团长、艺术部主任等职,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于是之【中国话剧演员】 – 人物百科
于是之(1927-7-9日~2013-1-20日),中国话剧演员,原籍天津,生于北京,1942年参加北平青年组织的业余戏剧活动,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不久失学,后加入进步话剧团体祖国剧团,参与《蜕变》等剧的演出,1947年进入由焦菊隐创办的北平艺术馆,并在《上海屋檐下》等剧中扮演角色,1949年加入华北人民文工团(1952年改建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20世纪80年代起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因塑造《龙须沟》(1951)中程疯子的形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