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钧【中国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人物百科

张锡钧(汉语拼音:Zhang Xijun,1899~1988),中国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899年4月25日生于天津,1988年3月20日卒于北京,张锡钧发表了《组织提取物中的胆碱脂》、《醋酸胆碱在正常分娩中的作用》、《分娩的起因》、《中枢神经化学性之传导——颈动脉窦与迷走神经之传入神经纤维》、《迷走神经与大脑垂体后叶之反射》等论著百余篇,

裴文中【中国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 – 人物百科

裴文中【中国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 – 人物百科

裴文中(汉语拼音:Pei Wenzhonɡ;1904-01-19~1982-09-18),中国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字明华,河北丰南人,卒于北京,裴文中遵循建设新文化的方针,积极改造整顿旧博物馆,规划建立省、市级地方博物馆,征集文物标本,组织新型陈列,培训博物馆干部、文物研究和管理人才,首倡成立国家自然博物馆,

陈世骧【中国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人物百科

陈世骧(汉语拼音:Chen Shixiang;英语:Chen Shixiang),中国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5年11月5日生于浙江嘉兴,1988年1月25日卒于北京,陈世骧以鞘翅目叶甲总科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叶甲总科三科分类改进为六科系统,为国际同行采用,共发表论文、专著185篇,描述昆虫新种700多种,60多个新属,

朱洗【中国细胞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人物百科

朱洗(汉语拼音:Zhu Xi,1900~1962),中国细胞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0年10月14日生于浙江临海,1962年7月24日卒于上海,朱洗历任广州中山大学、北平中法大学教授,中国台湾<br />
<br />
大学动物系主任,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和上海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朱洗发表科普读物19种,著有《生物的进化》等,

冯德培【中国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人物百科

冯德培(1907~1995)(汉语拼音:Feng de pei),中国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7年2月20日生于浙江临海,1995年4月10日卒于上海,冯德培先后当选为加拿大和美国生理学会名誉会员,美国神经科学会名誉会员,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印度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冯德培共发表论文80余篇,

童第周【中国实验胚胎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人物百科

童第周(汉语拼音:Tong Dizhou,1902~1979),中国实验胚胎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2年5月28日生于浙江鄞县,1979年7月30日卒于北京,童第周与牛满江教授合作进行了核酸对发育性状影响的研究,证明信使核糖核酸能诱导金鱼遗传性状的改变,外源mRNA和DNA不仅影响到第一代,并且能遗传到后代,

贝时璋【中国细胞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人物百科

贝时璋(1903~2009),中国细胞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3年10月10日生于浙江镇海县(今宁波市),贝时璋组织开展了“核试验放射性本底自然监测”、“核爆试验对动物本身及其远后期辐射效应监测”、“生物探空火箭”等研究工作,为中国生命科学和“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2009年10月29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7岁,

汤佩松【中国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人物百科

汤佩松(汉语拼音:Tang Peisong,1903~ ),中国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光合膜的结构与光能分配及转化效率的研究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br />
汤佩松发表了《高等植物呼吸代谢的控制与调节及其与其他功能的关系——多条路线论点》、《近代我国植物生理学研究概况》等论著近200篇(册),

斯行健【中国古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人物百科

斯行健(1901~1964),中国古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1年3月11日生于浙江诸暨,卒于1964年7月19日,斯行健长期从事古植物研究,对古植物的分类和演化、地层划分对比,以及植物地理分布等都有深入系统研究,是中国古植物研究的先行者,斯行健主要论著有《中国中生代植物》、《鄂西香溪煤系植物化石》等140余篇 ,

张香桐【中国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人物百科

张香桐(汉语拼音:Zhang Xiangtong,1907~ ),中国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7年11月27日生于河北正定县,张香桐首先提出大脑皮层运动区是代表肌肉的论点;根据视觉皮层诱发电位的分析提出视觉通路中三色传导学说,发现“光强化”现象,世界生理学界把这种现象命名为“张氏效应”;首次发现树突电位;还从事针刺镇痛机制研究,认为针刺镇痛是两种感觉传入在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