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伯特【英国波兰裔舞蹈家】 – 人物百科

兰伯特(拼音:lán bó tè),(1888~1982;Rambert,Marie),英国波兰裔舞蹈家,1888年2月20日生于华沙,1982年6月12日卒于伦敦,1920年,她开办了英国第一所舞蹈学校,1926年,她和她的学生们创作演出了第一部英国芭蕾《时装的悲剧》,1931年,她组成了阵容强大的兰伯特芭蕾舞团,在世界各地演出,获得很大成功,她的学校和舞团在英国芭蕾史上有着重大贡献,许多英国当代芭蕾明星都出自她的学校和舞团,

让-乔治·诺维尔【法国芭蕾表演家、编导、教育家和理论家】 – 人物百科

让-乔治·诺维尔【法国芭蕾表演家、编导、教育家和理论家】 – 人物百科

让-乔治·诺维尔(Jean-Georges Noverre ;1727~1810),法国芭蕾表演家、编导、教育家和理论家,生于巴黎,卒于圣日尔曼昂莱,早年随巴黎名师L.迪普雷学舞,深受追求戏剧表现的芭蕾改革家M. 萨莱影响,16岁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次登台,此后在欧洲各地巡演,1754年出任巴黎喜歌剧院芭蕾编导,成功编导芭蕾舞剧《中国的节日》,剧作中神奇的想象与当时巴黎盛行的中国瓷器热相呼应,一时成为法国社会的话题,一生创作芭蕾舞剧150多部,1760年创作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是舞蹈史上的重要著作,他在

约翰·克兰科【英国芭蕾编导】 – 人物百科

约翰·克兰科【英国芭蕾编导】 – 人物百科

约翰·克兰科(John Cranko ;1927~1973),英国芭蕾编导,生于南非,并在南非接受舞蹈教育,曾随C.罗宾逊和D.汉斯学习古典芭蕾,1946年开始创作舞蹈,在南非演出处女作《斯拉·斯拉克》,1947年参加赛德勒斯威尔斯芭蕾舞团,导演了《儿童的角落》,被该团列为保留节目,此后,他在F.阿什顿和麦辛手下工作,受到教益,创作了《海的变幻》、《美女与魔鬼》等5个剧目,其早期作品,受阿什顿、G.巴兰钦等人影响较大,使克兰科跨入世界著名芭蕾编导之列的是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奥涅金》和《驯悍记》3部芭

库特·尤斯【德国现代舞演员、编导和教师】 – 人物百科

库特·尤斯(Kurt Jooss ;1901~1979),德国现代舞演员、编导和教师,1901年1月12日生于瓦瑟阿尔芬根,1979年5月22日卒于海尔布隆,曾随R.von拉班学习舞蹈,1926年在维也纳和巴黎学习古典芭蕾,1927年回国创办了一所舞蹈学校,1928年建立舞蹈团,演出了他的《第13号房间》(1929)和《彼得鲁什卡》等作品,1930年任埃森市立剧院舞剧编导,创作排演了《舞会》(1930)、《浪子的历程》(1931)等作品,1932年上演了他的杰作《绿桌》等,1933年因法西斯当局迫害,约斯

泰拉·撒普【美国现代舞女演员、编导】 – 人物百科

泰拉·撒普(Twyla Tharp ;1941~ ),美国现代舞女演员、编导,1941年7月1日生于意大利波特兰,曾从M.坎宁安、A.尼古拉斯等人学习舞蹈,她最初在P.泰勒的舞蹈团工作了两年,1965年她建立了自己的舞蹈团,开始从事创作,第1部作品是《潜入水箱》,创作于1965年,在纽约哈恩特学院首次上演,70年代以前,作为“新先锋派”舞蹈家,她的创作和舞台表演都极富特色,她的作品不用音乐伴奏,演出通常不在剧场,而是在美术馆、体育馆和广场,甚至在行进中进行,1971年创作的《八个杰利·罗尔》成为她艺术生

胡果刚【中国舞蹈理论家、编导】 – 人物百科

胡果刚【中国舞蹈理论家、编导】 – 人物百科

胡果刚(1921~1983),中国舞蹈理论家、编导,四川璧山(今属重庆)人,卒于北京,1939年参加八路军,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宣传队舞蹈队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艺术剧院舞蹈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团长、艺术指导、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他长期从事部队舞蹈的创作和领导工作,为部队舞蹈专业队伍的建立和发展、为军事题材舞蹈作品的创作演出、为舞蹈理论的研究和建设都作出过贡献,胡果刚参加创作和演出的舞

玛西娅·海蒂【巴西女芭蕾演员】 – 人物百科

玛西娅·海蒂【巴西女芭蕾演员】 – 人物百科

玛西娅·海蒂(Marcia Haydée ;1937~ ),巴西女芭蕾演员,1937年4月18日生于尼泰罗伊,1953年开始在里约热内卢的剧团工作,1954年入英国皇家赛德勒斯·威尔斯舞蹈学校学习,后随A.乌廉姆斯和J.克兰科学习,1957年加入德库瓦侯爵的芭蕾舞团,1959年成为独舞演员,1961年加入联邦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任主要演员,1976年起任该团艺术指导,

弗朗索瓦·德尔萨特【法国教育家、舞蹈理论家】 – 人物百科

弗朗索瓦·德尔萨特(François Delsarte ;1811~1871),法国教育家、舞蹈理论家,生于索莱姆,卒于巴黎,他通过细致观察人体各种动作表现与内心活动的相互关系,总结出一套表情与姿态的逻辑体系,认为人的任何内心活动都与其本身的某种形体动作或某种动作欲望密切相关;内心感情的强烈程度决定着手势和动作的激烈程度,他将这套身体控制理论和训练方法应用于舞蹈领域,把人体的动作和姿态划分为心理或智慧(头颈)、情绪和精神(躯干和两臂)及身体(躯干下部和腿脚)三个区域;总结出关于姿态的九条基本规律,并进而将

胡蓉蓉【中国舞蹈演员,编导】 – 人物百科

胡蓉蓉(1929~2012),中国舞蹈演员,编导,江苏宜兴人,她5岁考入上海索考尔斯基芭蕾舞学校,其间参加了《天鹅湖》、《火鸟》等舞剧片断的演出,并在《葛蓓莉亚》中担任主要演员,参加过进步影片《压岁钱》等的拍摄,是30年代中国童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主要从事舞蹈编导和教学工作,努力探索芭蕾民族化的道路,1964年,她参与编导的芭蕾舞剧《白毛女》是芭蕾民族化的成功之作 ,1982年 ,她又将曹禺的《雷雨》改编成同名芭蕾,对芭蕾的革新进行了大胆的尝试,1980年和1982年,她先后担任了日本国际芭蕾舞比赛

贾作光【中国舞蹈演员,编导】 – 人物百科

贾作光(1923~2017),中国舞蹈演员,编导,满族,1923年4月1日生于辽宁沈阳,1938年考入伪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向日本舞蹈家石井谟学习舞蹈,在此期间根据歌曲《渔光曲》、《迷途的羔羊》创作同名独舞,1947年随吴晓邦到内蒙古解放区,参加内蒙古文工团,先后创作了《牧马舞》、《鄂伦春舞》、《马刀舞》和《牧民的喜悦》等,受到牧民的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创作表演了《鄂尔多斯舞》、《挤奶员舞》、《盅碗舞》、《灯舞》、《嘎巴》、《鸿雁高飞》等,1976年后,他编排出《喜悦》、《彩虹》、《海浪》、《任重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