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中国历史 赵匡胤驾崩前明明有自己的儿子 皇位最后为何落到自己的弟弟身上_宋朝历史 菊江历史网

赵匡胤驾崩前明明有自己的儿子 皇位最后为何落到自己的弟弟身上_宋朝历史 菊江历史网

  对赵匡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66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匡胤50岁驾崩,他有儿子,为何要传位于其弟赵光义?

  公元976年,北宋开国之君赵匡胤突然驾崩在万岁殿中。彼时的他刚刚50岁,远没到“寿终正寝”的年龄。前一天晚上,他还召弟弟赵光义进宫饮酒。兄弟两一场宿醉,之后共宿于宫中。

  可谁能想到,第二天他竟然就这么离奇的死了。

  死者已矣,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当然是让继承人来承继大统了。封建社会的皇位传承,向来是父死子继。赵匡胤共有四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四子赵德芳。

  长子、三子早早亡故,按理说新君当在26岁的次子赵德昭及18岁的四子赵德芳中产生。在这里我为什么要强调他两的年龄?因为他们已然成年,都可以担当大任了。如若还是孩童稚子,则可另当别论。

  但结果却出乎意料。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将皇位传给两个已成年的儿子中其中一位,而是将皇权交给了他弟弟,也就是在他驾崩前一位陪他大醉一场的赵光义。

  赵匡胤为什么这样做?难道是赵光义陪他喝高兴了,所以决定送赵光义一座江山。如果赵匡胤真有这么草率,他恐怕当不了开国皇帝。

  那么真相究竟如何?

  首先、是杜太后遗命:兄终弟继

  建隆二年,赵匡胤生母杜太后患病在床。作为人君,赵匡胤自然要做天下孝子之典范,于是亲自服侍太后用药进食,从不不离左右。可孝顺并不能包治百病,杜太后的病情仍在一日日加重。

  杜太后心如明镜,了解自己时日无多了,便召来宰相赵普来听取遗命。等到赵普到了,杜太后便问赵匡胤:“你了解你得到天下的原因吗?”

  赵匡胤正处在悲泣中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等到杜太后问第二遍时,他才说道:“我所以能得天下,完全是父母积德所致!”

  父母积德就能做皇帝?杜太后虽然活不长了,但她没糊涂,这点奉承的话能听不出来吗?

  她正色说道:“不对,你能得天下,是由于周世宗让小孩子主宰天下的原因!如果周氏有年长德高的皇帝,天下难道会成为你的吗?你去世后应把皇位传给你的弟弟。天下太大,头绪太多,如能立长者为君,才是国家的福气!”

  杜太后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是让赵匡胤百年后不可将皇位传给儿子,得传给一起打江山的弟弟赵光义。

  赵匡胤内心究竟情不情愿我们不得而知,但母后临终遗命是绝不可违背的,当即叩头悲泣说:“我不敢不听你的教导。”等于同意此事。

  太后又叮嘱赵普:“你一起记住我的话,断不可违背。”

  赵普于床前写成誓书,普于纸尾写‘臣普书’。藏在金匮,命谨慎小心的宫人掌管。这便是历史上的金匮之盟。

  其次、赵光义羽翼丰满,若立子为弟,天下定难太平

  赵光义可不是靠母亲“遗命”捡漏成为皇帝的平庸之人。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卓尔不群,跟小孩子一起戏耍时,大家都害怕地服从他。

  从小便是“孩子王”长大后更不得了。鼻梁高耸,隐隐有真龙之象,且面相庄重威严。旁人一看就不看小视了他,了解他将来会成为大人物。

  并且天性喜欢学习,所以他父亲统兵淮南,攻破州县时,对于财物分文不取,只是搜求古书给他,还经常对他告诫、勉励。赵光义因此学问精深,成为哥哥的左膀右臂。

  赵匡胤建立宋代,任命他为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亲征泽州、潞州时,赵光义以大内点检的身份留守东京,不久便领任泰宁军节度使。

  等到赵匡胤亲征李重进时,赵光义为大内都部署,加给同平章事,行使开封尹的职权,又加官兼中书令。

  赵匡胤亲征太原时,赵光义改为东都留守,另外赐给他府第,门前可列仪仗,封为晋王,位次排在宰相之上。

  能够位极人臣之巅,赵光义可不是靠着关系。而哥哥能如此器重、提拔他,正是源于他出色的能力、手段。包括赵匡胤能做皇帝平天下,赵光义都居功至伟。

  在赵匡胤心中,这个弟弟确实是治国之大才,所以他才会陌许赵光义一步步营建自己的势力。

  可等到赵光义羽翼丰满之时,赵匡胤却已是有苦难言,悔之晚矣了。自己在位,赵光义便是联合了朝野上下所有大臣,也断不敢有二心。可自己要是不在了让儿子继位,如果赵光义有想法,后人哪里是他的对手?

  从这点看,赵匡胤传位给弟弟乃是无可奈何之举。但从历史的浩浩大潮来看,让赵光义当皇帝,赵匡胤并没有选错人。

  首先赵光义确立了宋代文治的基调,而这一基调直接影响了宋代后续的300年。

  赵光义登基之初,便采取很多招揽人才的措施,扩大了科举考试的招生人数,让更多的能人才能有机会国效力。同时,还设立审官院等机构,加强对官员的考核,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当政的政治生态。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代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宋代逐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文治最繁荣的一个时期。

  其次在政治制度上,赵光义制定了路官制度,把全国分成十几个路,分设安抚司(负责兵民之政)、转运司(负责财政)、常平司(救济)等,称其长官为”使”。这个制度把以前由藩镇掌握的权力分散,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军事上,亲征太原,消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虽未收复燕云十六州,但也算完成基本统一。

  在位二十一年,惋惜是励精图治,对宋代有功而无故。即便称不上圣君,但“英主”当之无愧,绝对对得起传位给他的哥哥赵匡胤。如果不是受“烛光斧影”疑案的影响,他的历史评价应当更高。

  结语

  赵匡胤之所以没将皇位传给儿子,有两点原因。

  其一是母亲杜太后吸取了前朝幼君当政导致亡国的教训,遗命他传位给跟他年纪一般大的弟弟;

  其次是赵光义已经培养起了属于他的政治势力,如果让儿子继位,是决计没法跟他扳手腕的。

  但赵光义当皇帝后,可没把皇位再传给兄弟了,他百年之后安排自己后人继承。皇位归属至此在光义一脉延续,本该代代传承皇位的赵匡胤后人反而就此沉寂。直到宋高宗时,才发生了变化。

  身为光义一脉的高宗,却是个念旧感恩之人,在决定由谁继承皇位时,他考虑道:“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却不得享有,时运艰难,流落可悯。朕如果不效法仁宗,为天下计谋,拿什么来告慰祖宗在天之灵呢。”于是决定立赵匡胤后人为太子。

  至此,宋江山重新回到了赵匡胤一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4%b8%ad%e5%9b%bd%e5%8e%86%e5%8f%b2/94396.html

清朝皇帝康乾雍为什么日夜勤政?_清朝历史 菊江历史网

项羽封各路诸侯的时候,为何自己没有称帝呢?_汉朝历史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