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世界殖民地被瓜分殆尽,西方列强的矛盾日趋加深。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三国同盟有明显针对英国的意思,英国自然 不肯坐以待毙,随着英法、英俄协定的签订,以英国为核心的协约国形成。1902年,英国又与日本结成同盟,在远东找了一个“小弟”。德国人也不甘示弱,打算与中美结成同盟,抗衡英国。
德国对中德美结盟一事十分积极。1907年秋,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亲自召见了清朝新任驻德公使孙宝琦,提及德国想要和中美结成三角同盟,此事很快被汇报到慈禧那里。慈禧认为与德国结盟后,清朝外交势必一边倒,不利于“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另外,自从鸦片战争以来,清廷一致认为英国才是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与德国结盟也会得罪英国。于是,对德皇的提议,慈禧提出了一个“反建议”,她说,当今世界,英国实力最为强大,若要结盟,自然要有英国在内。
慈禧的“反建议”正击中了德国的痛处,德皇担心中国对此事大肆声张,引起英国人的警觉,便回复到:“英国加入未尝不可,但目前英国严守秘密。”德皇所提议的三国结盟一事,就此暂告一段落。
1907年,由于英法日俄登过,特别是日本侵华势力的迅速膨胀,使得美国和德国在争夺中国的格局中失去了有利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再次向中国提出了中美德三国结盟的建议。
清政府对英法日俄缔结协议加强掠夺也十分担忧。当时担任军机大臣的袁世凯虽然也崇尚“以夷制夷”,但对结盟一事与慈禧有不同的理解。在袁世凯看来,促成中美德三国结盟,不仅可以抵英抗法,防俄制日,保全东北,还可以稳固自己在清政府中的地位。在袁世凯的力劝下,慈禧接受了德国人的建议,并指令外务部着手办理结盟一事。
与此同时,德皇指示驻美大使试探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态度。1907年11月,罗斯福通过美国驻德大使告诉德皇,他完全赞同德皇在中国问题上的立场,并对中美德三国结盟一事相当有兴趣。
1908年,清廷派奉天巡抚唐绍仪为专使,赴美致谢退回庚子赔款一事。这当然是一个幌子,实际上唐绍仪此次赴美,是为缔结中美德三国同盟之事。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清廷想缔结这样的同盟,必须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一旦泄露,很可能激怒英日等列强。因而,慈禧再三告诫参与三国结盟谈判的外交官,一定不能让朝廷内的亲日派官员知道。但事与愿违,亲日派官员利用清朝官场的腐败,轻松地搞到了三国结盟计划的内幕,结果唐绍仪尚未启程,消息已经传到了日本。
当年9月,唐绍仪到达东京,准备转往美国。日本用各种官方会晤和社会活动牵制唐绍仪,使唐绍仪应接不暇,在日本一待就是一个多月。日本人利用这段时间,拼命与美国进行秘密和谈,在许多问题上向美国做出重大让步,换取美国对日本在华既得利益的承让,进而打击正在酝酿的中美德三国同盟。
等唐绍仪从日本脱身前往美国西海岸时,罗斯福总统任期已满,已经卸职下台。加上日本的提前搅局,美国已基本放弃结盟建议。美国新任总统接见唐绍仪时说:“中美德三国同盟一事,不是不能续谈,但现在不是恰当的时机。”他还“奉劝”唐绍仪,中国办理外交,“今后应该极端注意保密才是”。一席话说得唐绍仪无地自容,也宣告了德皇精心设计的三国结盟计划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