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明察秋毫的故事(明察秋毫出自:《孟子·梁惠王上》)_成语故事 菊江历史网

明察秋毫的故事(明察秋毫出自:《孟子·梁惠王上》)_成语故事 菊江历史网

明察秋毫的故事

明察秋毫的故事(明察秋毫出自:《<a href=/renwu/287.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renwu/4442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renwu/4442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孟子</a></a></a>·梁惠王上》)

孟子来到齐国,齐宣王向他询问春秋时齐桓公和晋文公怎样称霸的事。孟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大谈如何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的问题。

齐宣王不解地问道:“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

孟子回答说:“百姓的生活安定了,天下才能统一。这是什么力量都抵御不了的。”

“像我这样的国君,可以使百姓生活安定吗?”

“可以。”

“你凭什么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对齐宣王说:“你不忍杀一条发抖的牛,而下令用一只羊来代替。这样的善心就足以统一天下了。百姓都认为您吝啬,而我知道您是不忍心。不过,百姓说您吝啬,您也不必奇怪,他们怎么能体会到你的真正用心是出于仁爱呢?其实从怜悯无罪被屠宰来说,杀一头牛和杀一只羊,又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又说:“有人向大王报告说,‘我力大无比,可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能把秋天鸟兽新长的绒毛的末梢看得清清楚楚,却看不见眼前的一车柴草。’您相信这话是真的吗?”

“当然不能相信。”齐宣王马上回答说。

“您的好心使禽兽沾光,而不能使百姓得到实惠。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没见到一车柴草,是没有用眼睛去看的缘故。百姓得不到安定的生活,是您不愿施恩惠的缘故。所以,您不用道德来统一天下,是您不愿意这样做,而不是不能这样做。”

“明察秋毫”这一成语,指目光敏锐,可以看清秋天鸟兽新生的细毛。原意比喻只能看到小处,不能看到大处。现在一般表示人很精明,对很小的事情也能察看得清清楚楚。

明察秋毫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103834.html

迷途知返的故事(迷途知返出自:《陶渊明·归去来辞》)_成语故事 菊江历史网

明见万里的故事(明见万里出自:《后汉书·窦融传》)_成语故事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