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自相惊扰【自相惊扰的意思】- 成语大全

自相惊扰【自相惊扰的意思】- 成语大全

【自相惊扰的意思】:自己人互相惊吓不安。

自相惊扰

【用法分析】:自相惊扰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自相惊扰的来源】:《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褒贬解析】: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使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自相惊扰的拼音】:zì xiāng jīng rǎo

【英语翻译】:alarm one’s own group

【成语声母】:ZXJR

【自相惊扰的近义词】:惊魂未定、惊慌失措

【自相惊扰的反义词】:泰然处之、泰然自若、满不在乎

【自相惊扰造句】:

1、这个成语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2、惟希各国侨民,各安其业,切勿自相惊扰。

3、希望我全体人民,一律安居乐业,切勿轻信谣言自相惊扰。

4、辽军中自相惊扰,说晋大军来了。

5、伪军、民团谈虎变色,自相惊扰,不见八路军的影子就纷纷逃散,沿途惊叫:“八路军来了!”。

6、你们要相信蒋委员长,相信***不可听信谣言,自相惊扰。

7、大家都很安静,我们何必自相惊扰。

8、常常自相惊扰,不时调整兵力,变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108280.html

字字珠玑【字字珠玑的意思】- 成语大全

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意思】- 成语大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