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多简介
基多(Quito),厄瓜多尔首都,南美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人口约123万,仅次于瓜亚基尔。
地处皮钦查火山东南麓的狭窄山谷,海拔2819米。
气候温和、湿润。
年均气温13℃,温度年较差很小,仅0.8℃;但日差较大。
年均降水量2621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在10月~翌年5月。
古时为基图(Quitu)王国所在地。
基图王国历史上为印第安部落联盟中的最大成员,11世纪以后由卡拉印第安人君主统治,1487年基多成为印加帝国的北部重镇,1534年被西班牙人侵占,1830年厄瓜多尔独立后成为首都。
为全国两大工业中心之一。
有纺织、服装、制药、制革、食品、木材加工、金银制品和金属加工、石油化工等工业,并以象牙和木器雕刻著称。
以纳波省油田为起点的横贯厄瓜多尔输油管道穿过基多通到埃斯梅拉达斯城,另一油管从基多通到西南部的瓜亚基尔。
是全国的交通枢纽。
铁路通往瓜亚基尔、圣洛伦索等港口城市;泛美公路经过此地并有多条公路与国内外联系;城北有苏克雷国际机场。
基多老城在西南部,街道用鹅卵石铺砌。
市中心是独立广场,也称大广场。
广场中央有英雄纪念碑。
广场南面是基多86座教堂中最著名的天主教堂,始建于1550年,建成于18 世纪,有灰石垒砌的回廊和绿瓦高圆顶阁。
整个建筑是阿拉伯、波斯和摩尔人建筑风格的混合体。
外墙上有以金叶镶嵌的基多城创造人的名单,围墙内有厄瓜多尔解放者苏克雷将军的坟墓。
东北角为旧市政大厦。
西北角有殖民地时代的各种建筑。
在圣佛朗西斯科广场西北角的圣佛朗西斯科大教堂和天主堂,收藏有印第安人、欧洲人的雕塑和绘画名作,其中“基督的洗礼”群像极其珍贵。
城东南有圣多明各广场,又称剧院广场或苏克雷广场,广场中心建有苏克雷将军的塑像。
坐落在市中心的孔帕尼亚大教堂建于1722~1766 年间,被誉为美洲巴罗克式建筑艺术的典范。
此外还有圣奥古斯丁修道院、1535年建立的艺术学校、1769年建立的中央大学等。
基多因地处赤道还有“地球中心”之称。
1744年在基多城以北24公里处三面环山的高地上竖立了著名的“赤道纪念碑”,碑用赭红色岩石建成,连底座高10米,顶上有石刻地球仪。
后又在27公里处竖立新赤道纪念碑。
基多城的古迹反映了拉美不同时代的发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