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殷墟甲骨 菊江历史网

殷墟甲骨 菊江历史网

殷墟甲骨简介

殷墟甲骨

殷墟甲骨(oracle bones from the Yinxu),中国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后期王室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

商代常用甲骨占卜吉凶,借以指导行动。

卜毕将所问之事或所得结果刻或写在甲骨上面,此即甲骨卜辞;所用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以不刻文字者占多数。

殷墟甲骨的发现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受到中外学术界极大的关注,以致在世界范围形成新的学科——甲骨学。

商代用甲骨占卜有固定程序。

先要对甲骨加工整治,多在其背面施以凿、钻。

凿为长槽形、梭形或橄榄形凹槽,钻即凿旁的半圆形或椭圆形窠。

占卜时用火炷在凿、钻处烧炙,然后通过甲骨背面出现的“卜”字形裂纹(卜兆)的状况判断吉凶。

占卜之后再行刻辞。

发现与收藏

商王朝灭亡后,殷都逐渐沦为废墟,甲骨湮埋于地下,无人知晓。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将它从中药的“龙骨”中识别出来,又经过金石学家罗振玉查访考证,查明甲骨出自安阳小屯,殷墟甲骨始为世人所知。

一百多年来,殷墟所出甲骨约15万片,其中约11.5万片为农民私挖出土,近3.5万片为考古发掘所得。

前者大部分收藏在国内的博物馆、大学和研究机构,一部分流散至日、美、英、加、俄、德、比、荷和瑞士、瑞典等国家;后者主要藏于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著录和研究

殷墟所出甲骨文资料大多著录出版,著录书已近百部。

其中较重要的有罗振玉编的《殷虚书契》、《殷虚书契菁华》、《殷虚书契后编》,考古学家董作宾编的《殷虚文字甲编》、《殷虚文字乙编》,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的《小屯南地甲骨》,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等。

其中《甲骨文合集》是一部大型书籍,为甲骨学和商史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科学资料。

流散国外的甲骨文资料,有些也已著录出版。

在出土和流传过程中,不少甲骨破碎,多有学者致力于缀合复原工作。

学者们对甲骨文字进行考释,利用甲骨资料进行商史研究。

不少学者还研究甲骨分期断代。

关于甲骨分期,学界主要行用的是董作宾的五期说:第一期为商王盘庚、小辛、小乙、武丁时期,第二期为祖庚、祖甲时期,第三期为廪辛、康丁时期,第四期为武乙、文丁时期,第五期为帝乙、帝辛时期。

此外还有九期、三期等分法。

学术价值

殷墟甲骨的学术价值重大。

①甲骨上的文字资料弥补了先秦典籍中有关商史记载的不足,学者们运用这部分资料,结合考古和民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较好地阐明了商代社会的面貌。

②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有系统的文字,它在中国文字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③甲骨文中有不少关于天文、历法、气象、农学、医学的记录,为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④甲骨的发现与研究,促进了考古学的发展。

为了寻找甲骨文,导致了1928年的殷墟发掘,这是第一次由中国学术机构独立进行的大规模考古发掘,标志着近代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甲骨研究对商代考古尤其重要,如殷墟文化分期的绝对年代主要依据甲骨文的分期断代来确定,不少商代后期遗迹遗物的性质和年代,都必须依靠甲骨文研究成果来推断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4211.html

曾侯乙墓竹简 菊江历史网

定县汉简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