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匏器 菊江历史网

匏器 菊江历史网

匏器简介

匏器

匏器,中国古代传统的特种手工艺品,即葫芦器。

相传自原始社会就出现了瓢和匏制的乐器,至明代末年市上曾流行着一种模制的阳文诗句的方形葫芦器,清康熙时出现了御制御用的匏器,其品种有瓶、盘、杯、碗等,上有阳文装饰的山水、花卉、诗文及其他图案。

其方法是在葫芦初结后,套上刻纹模子,待长成即为有纹饰的各种器物造型,经裁割后,或施漆墨,或镶以象牙、玳瑁口,即成为不同形状的器皿。

因模内葫芦由于日照与通风不足,不易长成,千百中仅成一二,所以尤为难得。

故宫博物院藏有康熙年间的一套匏制弦乐器堪称代表之作,有阮、三弦、月琴、胡琴等,造型别致,纹饰优美,虽音响略差,但仍不失为乐器中的奇品。

清末有位名叫梁九公的太监,善制匏器,所制有大如斗的果盒和小件的耳环,花纹极细,有“梁九公制”款印,其中以制蝈蝈葫芦最有名,有梁葫芦之称。

匏器有天然与人工的区别,前者如大葫芦可为陈设,小葫芦可为配饰。

后者的工艺方法有多种:①范制,为最重要的一种。

将初结的葫芦外套阴纹模,长成即为有阳纹的器物。

模内的葫芦因无日照、不通风,故成品极难得。

已知最早的范制乐器曾发现于长沙楚墓。

明晚期,范匏已经流行。

至清康熙年间始为帝王钟爱,乾隆时代制作鼎盛,故宫博物院尚存包括容器、文具、乐器、畜虫器等大量实物。

清末太监梁九公善制匏器,尤以制蝈蝈葫芦最为有名。

近现代,京津一带的民间制作也有较高水准。

②勒扎,用绳索牵引葫芦成长,使其畸形发育,或呈分瓣形,或呈凫形,或呈绾结形。

③火画,以铁笔烙烫花纹,精品如工笔绘画。

④押砑,用玛瑙、玉、牙等制为钝刃,押挤出阳文花纹。

⑤针划,以针划图案,而后染墨使之醒目。

⑥刻花,以利刃刻出图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4305.html

透明珐琅 菊江历史网

犀角器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