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辽代符牌 菊江历史网

辽代符牌 菊江历史网

辽代符牌简介

辽代符牌(Tallies of the Liao Dynasty),中国辽代皇帝遣使时用以证明身分的符牌。

用金、银制作,镌刻契丹文铭记。

《辽史·仪卫志》记载皇帝亲掌银牌二百面。

王易《燕北录》载契丹有银牌一十三道,金镀银成长牌七十二道。

洪皓《松漠纪闻》也说辽盛时有银牌天使至女真。

但实物资料发现较少。

已知最早的实物是1972年河北省承德县深水河老阳坡发现的辽代金牌和银牌。

两牌除质料不同外,大小、形制和牌面上的文字均同。

金牌作长方形,四角抹圆,体如薄板,光亮夺目。

重475克,含金纯度达98%。

长21厘米,宽6.2厘米,厚0.3厘米。

上端有圆孔,内径1厘米,外径2.5厘米,孔深1.4厘米。

孔周突起如箍,内壁有磨痕。

穿孔下刻双钩阴文“、、”3字。

银牌的形状和文字与金牌相同。

重383克,长20.9厘米,宽6.1厘米,厚0.3厘米,穿孔内径1厘米,外径2.2厘米,深1.4厘米。

内壁亦有磨痕。

体积、穿孔均小于金牌。

牌面有污锈,呈亮黑色,文字双勾阴刻,阴刻部分鎏金。

金银牌上的文字为契丹文,由三字单文组成,前一字是单文,后两字为复字。

经与辽道宗哀册和宣懿皇后哀册对比,确定为契丹小字,应释读为“敕宜速”。

这和《辽史·仪卫志》谓银牌“文曰‘宜速’”及《燕北录》称辽代符牌“上是番书‘敕走马’字”的记载是符合的。

黑龙江省博物馆曾藏有一面只存半段的金牌,形制、文字内容与承德发现的符牌相同,当是同时期遗物。

凡是刻有“御押”并注明“宜速”、“走马”字样的金银牌,都代表和体现了皇帝的权威。

符牌用于作战、调发军马、调取和掌握地方上的兵、刑、钱、谷等事,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工具。

金、银牌本身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授予对象是当时的重要军政人物或为其服役者。

关于金、银牌的佩带方法,周辉《北辕录》谓:“各带银牌,牌样如方响。

”承德的金、银牌上有孔以系带,前者为纯金,后者文字鎏金,使用者自然等级高贵,是《燕北录》中所说的“带在项下,走马于南北大王处,抽发兵马,余事不用”的调兵遣将专用牌。

它和同书记载挂于腰间的“腰牌”作用是不同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4477.html

汉代姓名私印 菊江历史网

宋辽金西夏官印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