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汉代铅釉陶器 菊江历史网

汉代铅釉陶器 菊江历史网

汉代铅釉陶器简介

汉代铅釉陶器(Plumbic-glazed Pottery of the Han Dynasty),表面施铅釉的陶器。

约在西汉中期出现。

东汉很盛行。

除中原关中地区以外,西至甘肃,北达长城地带,东到山东沿海,南到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均有出土。

器物种类有鼎、壶、盒、盘、耳杯、尊、博山炉、仓、灶、井、水碓、磨、灯、陶树、猪圈、狗舍、鸡笼、楼阁、池塘、碉楼、各种人物和动物形象。

用普通陶土作胎,多作红陶颜色。

以轮制、手制、模制、粘接等手法成型。

以雕刻、堆塑、模印和粘贴等工艺作装饰。

纹饰有弦纹、水波纹、连环纹和植物树木、人物舞蹈以及龙、虎、朱雀、猴、熊、小鸟、云气等。

内容活泼,线条流利,有的细腻婉转,有的气势宏伟。

表面施釉,釉色有深绿、浅绿、赭色、黄釉色、酱褐色等。

有单色釉,也有复色釉。

釉层清澈明亮,光泽平滑照人。

烧成温度在800 ℃左右,胎釉一次烧成。

釉陶能在低温中烧成,主要原因是釉中配有大量的铅。

以东汉釉陶为例,经测定,釉的化学组成为:SiO2,33.88%;Al2O3,6.20%;Fe2O3,2.31%;PbO,46.89%;CuO,1.26%。

绿釉陶埋藏地下经氧化作用,在釉面产生沉积物,到一定厚度时对光线有干涉作用,发出银光。

银色层主要是Pb、Si、Al,少量Mg、Cu、Ca,微量Fe、Ag、Ti、Bi、Sn等。

就是这些物质对光线的干涉作用产生出银色光泽,有人称为银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4701.html

隋代青瓷 菊江历史网

南朝青瓷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