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商代早期青铜器 菊江历史网

商代早期青铜器 菊江历史网

商代早期青铜器简介

商代早期青铜器(Bronzes of the Early Shang Dynasty),是与中国考古学的二里冈文化期相当的商代青铜器。

出土早商青铜器的郑州商代遗址的始建年代,经碳14测定为公元前17 世纪,相当于商汤立国之际,这是中国青铜文化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

青铜礼器、兵器等都较二里头文化所代表的夏代青铜文化制品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冶铸技术、装饰工艺也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除郑州商城遗址外,早商青铜器在辉县琉璃阁、湖北黄陂盘龙城、安徽嘉山泊岗、江西清江吴城等地都有发现,其中以郑州二里冈遗址所出者最为典型,所以在考古研究和文物收藏等方面,一般以用考古学中二里冈的文化分期确定期别。

郑州二里冈遗存的考古学分期分为下层和上层两期。

在郑州的二里冈、白家庄、张寨南街、杨庄、南关外、铭功路、二七路等地的墓葬或窖藏中,上、下两期的铜器均有出土。

盘龙城、嘉山泊岗等地发现的铜器则以二里冈上层期的为多。

商代早期青铜工具和兵器有䦆、铲、刀、钻、鱼钩和戈、镞等,容器有鼎、鬲、甗、簋、爵、觚、斝、罍、瓿、壶、瓠壶、中柱盘、盘等。

这时的器类虽较简单,但已经普遍形成爵、觚、斝三者成套的酒器组合。

商代青铜礼器的体制已初步形成。

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

鼎、鬲等食器三足与器身相联,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

鼎、斝等柱状足或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掌握封范芯浇铸全封闭技巧的缘故。

方鼎巨大,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

爵一律作扁体平底,三足细短,流狭而长,柱绝大部分作钉子状。

斝除平底型以外,还出现了袋足斝。

觚、尊、瓿、罍等器的圈足皆有 形大孔,稍晚的则在圈足上改开大方孔,或留数道缺口。

管流斜置于顶上的半封顶袋足盉,后侧有一大鋬可执,颇具特色。

罍皆狭唇高颈有肩,形体亦偏高。

壶的形式,有的有提梁,长颈,小口,鼓腹,有人称为卣;有的则小口体呈悬瓠形;有的则不设提梁。

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形象粗犷,线条回旋,纹样变形,除兽目圆大,以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

纹饰多平雕,个别主纹出现了浮雕,主纹之下不衬地纹,表现出 早期的特色。

几何纹有粗率的雷纹和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已经出现,稍晚的尊、罍等器肩出现高浮雕的牺首。

这一时期偏早的 青铜器,器壁很薄;稍晚的 青铜器,器壁明显加厚,并有大型器。

带铭文者虽曾发现,但极其罕见。

商代早期青铜器的合金成分经测定:含铜量在67.01~91.99%之间,含锡量在3.48~13.64%之间,含铅量在0.1~24.76%之间,成分不甚稳定。

但含铅量较高,使铜液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能,与商代早期青铜器器壁很薄的工艺要求是相适合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4777.html

商代中晚期青铜器 菊江历史网

中国文物学会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