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法季扬诺沃文化 菊江历史网

法季扬诺沃文化 菊江历史网

法季扬诺沃文化简介

法季扬诺沃文化(Fatyanovo Culture),东欧北部森林地带的青铜时代文化。

分布于波罗的海沿岸至伏尔加-卡马河间地。

年代为公元前第2千年。

属钟杯战斧文化系统。

发源于西部地区并逐渐向东推进。

1875年俄国考古学家Л.С.乌瓦罗夫在雅罗斯拉夫尔附近法季扬诺沃村发现,1903年由A.A.斯皮勤定名。

可分为几个地方类型。

该文化的遗址仅见于伏尔加河中游,多在高岗上,由长方形半地穴居址组成。

主要遗迹是河谷台地上的墓地。

墓葬为土坑竖穴,无封土,以木料、树皮、树枝构成葬具。

死者一般侧身屈肢,也有仰身屈肢。

多单人葬,间有男女合葬和集体葬。

随葬品有陶器、武器、工具和饰物。

有些墓规模和随葬品都较突出,推测系氏族长老的墓。

从存在男女合葬墓看,当时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

据人骨资料分析,居民是典型的欧罗巴人种。

他们从事畜牧、农业,渔猎和采集起辅助作用。

发现有猪、绵羊、牛、马、狗等畜骨。

工具和武器用石、骨、红铜和青铜制作,典型器物为仿青铜铸件的石战斧和青铜的弯背穿孔斧。

另有楔形斧、刀、锄、凿、磨盘、矛、镞、别针等。

饰物以铜或银制的螺旋形鬓环和穿饰较有特色。

当时已开采伏尔加河中游的铜砂岩进行冶炼,发现铸范、铸勺等工具。

陶器系手制,多磨光,最常见的器形是圜底的罐和钵等,饰绳纹、划纹或押捺纹,还发现专用于随葬的小型陶车轮和陶斧。

该文化在发展中曾同化和排挤小窝-篦纹陶文化,并与南面的木椁墓文化、迈科普文化、安德罗诺沃文化等发生联系。

关于该文化的去向,仍在讨论之中,有人认为它是前第1千年本地早期铁器时代的第聂伯河-德维纳河文化的形成基础之一。

推测其居民为古代印欧人,即斯拉夫人、波罗的海人和日耳曼人的祖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4969.html

伊特鲁里亚文化 菊江历史网

泰拉马拉文化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