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金字塔 菊江历史网

金字塔 菊江历史网

金字塔简介

金字塔

金字塔(pyramid),古代埃及的国王陵墓。

主要流行于埃及古王国时期,因平整的方锥体三角形侧影类似中国的“金”字,故汉语称为金字塔。

在西方则沿用希腊语的“庇拉密斯”一称,其原义为高。

金字塔形制虽甚简单,规模却很宏伟。

现存者约80座,其中最大的3座耸立在埃及开罗西南的吉萨,自古即被视为世界奇迹。

起源和发展 金字塔的建筑形制,来源于古埃及对人死后必须妥善保存遗体的宗教信仰。

埃及人因此极重视墓葬建筑的牢固,在埃及文明初期(第一、二王朝),已有马斯塔巴墓之建造。

此种墓的墓穴置于地下,地面以砖石砌筑长条平台式的墓室(阿拉伯语称为马斯塔巴)。

后又感到单层平台不足显示其牢固,遂发展为多层平台,形成阶梯形金字塔,其代表是第三王朝法老左塞的阶梯金字塔,共6层高达60米。

到第四王朝,又将阶梯形塔用石块添补,形成方锥体,金字塔的形制遂告形成。

第四王朝时期金字塔建造进入了全盛期,上述吉萨三大金字塔就是由胡夫、哈夫拉和门卡乌拉3位法老先后建造的。

吉萨的三大金字塔 吉萨的三大金字塔中,胡夫金字塔最高最大,全用石料建成,高达146米(因数千年风雨侵蚀,现高137米),底每边长230米(现长227米)。

据估计,建成此塔需用230万块石料,每块重2.5吨。

在世界历史上,此塔作为最高人工砌造建筑物的纪录保持了4500年之久,直到19世纪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才被超过。

这座金字塔内先后曾建造三个墓室,前两室被废置,第三室位于塔体中心,存放胡夫的花岗岩石棺。

此室高达6米,其上以总重400吨的大石板分隔5层支撑塔内重压,最上一层以两块石板斜放筑成三角形尖顶。

全塔工程测量十分精确,误差不及千分之一,在远古建筑中极为罕见。

金字塔前还有祭庙、通道、船壕、围墙等建筑,形成复杂的建筑群。

1954年在胡夫金字塔的船壕中发现两只大船,船长32.5米,构件均标号依次捆束存放,考古学者已按编号将其中一船复原展出。

后在金字塔附近还发现数以百计的造陵工匠住宅,对了解建造工程的技工劳力组织很有帮助。

哈夫拉金字塔较胡夫金字塔为小,但祭庙保存较完整,庙旁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全长57米,高20米,除前爪以粗石堆砌外,全身以整块山岩刻成。

门卡乌拉金字塔规模更小。

在三大金字塔附近,还有一些王妃的小金字塔。

古王国以后,金字塔的建造逐渐衰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5101.html

拜达里文化 菊江历史网

马戈西文化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