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城址简介
马里城址(City Site of Mari),西亚苏美尔时代至巴比伦时代城市遗址。
今名哈里里,位于幼发拉底河中部阿布卡马鲁附近,距河2.5公里。
城市始建于初期王朝时代,公元前1760年被巴比伦王汉穆拉比焚毁后衰落。
1933年,法国考古学家A.帕罗主持了发掘。
后来又进行了多次发掘。
遗迹分布范围很广。
最早的居址属前第4千年,遗物有陶器等。
前第3千年前期,即苏美尔早王朝时期,马里城逐渐繁荣,先后建立了伊丝塔尔、母神宁胡萨格、夏马西等神的庙宇,其中最重要的是伊丝塔尔神庙。
在这些神庙中,发现了许多神像和国王的雕像、陶器、贝壳镶嵌物、石印章、青铜器等遗物。
此外,这一时期的遗迹还有许多墓葬和一座宫殿遗址。
出土遗物表明,当时马里已是西亚的重要交通点,深受苏美尔文化的影响。
后来,阿卡得国王萨尔贡一世侵占马里,毁坏了庙宇、宫殿等建筑物。
但不久马里即开始复兴。
在伊新-拉尔萨时期(约前21世纪~前18世纪)建立的大衮神庙中,发现了两只青铜狮像。
前18世纪前半叶的济姆里利姆为王时,马里达到全盛。
他兴建的王宫是古代西亚最宏伟的王宫之一,面积约为200米×120米,正门开在围墙东部。
内部共有260多个房间,许多房间饰有彩色壁画,内容主要是进贡场面、军事活动和宗教故事等。
宫殿入口开在北面,宫中是国王的住宅和政府机关及贮藏室、浴室等。
在宫中发现了约2万块前19世纪和前18世纪的泥板文书,包括经济文件、法律文件、外交文书以及各地官员的报告等。
这些文书以马里文书而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