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缅甸史前文化 菊江历史网

缅甸史前文化 菊江历史网

缅甸史前文化简介

缅甸史前文化(Prehistoric Cultures in Burma),缅甸的史前时代包括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

年代约当中更新世至公元前2世纪。

此后缅甸历史以早期铁器时代的城邦文化骠文化为代表,并进入阶级社会。

最早见于著录的缅甸石器时代工具,是1894年印度地质调查队的英国地质学家F.诺埃特林在仁安羌附近发现的。

1938年,美国东南亚古人类考察队的H.L.莫维厄斯等人调查了伊洛瓦底江中游河谷,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安雅辛文化。

新石器时代最有名的发现,是缅甸学者吴昂滔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掘的巴德哈林洞穴遗址。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遗存仅知有安雅辛文化,主要发现地点有马圭、良乌、敏巫等处。

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

石器用木化石和硅质凝灰岩制成,有手锛、砍斫器和石片刮削器。

但这些石器全系从地面采集,其类型区分和断代缺乏地层依据。

对这种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尚有待今后做更多的工作。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全貌尚不清楚。

所知地点大多数分布于伊洛瓦底江流域的干燥区,即从北部的克钦山区到东南部的掸邦。

石器的制法有打制、琢制、刃部磨光或通体磨光数种。

器类有刮削器、石锤、砍斫器、石楔、石凿、梯形石斧、有肩石斧、石矛等。

在掸高原西部,发现孟坝洞、廷艾因洞和巴德哈林洞等洞穴遗址。

巴德哈林洞位于东枝区,是一个石器制作场,出土有大量的石料、毛坯和成品。

石器为砾石砍斫器和极少数石片刮削器。

还发现了一些砺石,说明当时已有磨制技术。

同一地层还出陶片、蚌壳、兽骨、人骨及木炭。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距今7740±125年。

在洞壁上,发现有用赤铁矿作颜料绘成的壁画,内容以动物形象最多,包括野牛、鱼、鹿、象、野猪等,其次有人的手掌印,还有一幅画显示太阳从两山峰间升起。

青铜时代

迄今未见有关缅甸青铜时代的正式发掘报告,但很多零星发现证明,缅甸确曾经历过青铜时代。

其年代据有的学者估计为前2000年至前 2世纪。

青铜器的采集地点有十余处,都分布于掸邦,器类有锛、斧、矛、钻、环。

器形与中南半岛其他地区及中国南部所出的同类器物相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5277.html

桑奇大塔 菊江历史网

狮子岩壁画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