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烂陀佛寺遗址简介
那烂陀佛寺遗址(Buddhist Temples at Nalanda),印度大乘佛教佛寺遗址。
位于比哈尔邦巴特那东南约61 公里处。
始建于笈多王朝鸠摩罗笈多一世(415~455)时,以后历代扩建增修,至7世纪达于全盛。
中国唐代高僧玄奘访印,曾在此进行佛学研究,与印度学者接触密切,因此这里是中印古代文化交流的纪念地。
12世纪后,佛寺逐渐荒废。
1861~1862年,经英国考古学家A.坎宁安(1814~1893)发现,1871年由A.M.布罗德利、1916~1937年由D.R.斯普纳进行发掘,在方圆近3公里的废墟上发掘出4座佛殿、10座僧院和1座印度教殿堂遗迹,还有铜、石的佛像、浮雕等。
原址现建有那烂陀博物馆。
据玄奘所记,那烂陀寺院是当时的佛学研究中心,规模宏大,有僧徒数千,加上客僧则常有万人。
除供广大僧众学习、居住的僧院建筑外,还有许多精舍、窣堵婆佛塔,他提到有一大精舍“高三百余尺”。
发掘所见的寺院建筑以僧院为主,僧院依次排列,形式简单一致,都是在方形庭院四周布置众多小间。
在遗址东北角的佛殿遗迹旁边,有一座较完整的高约13米的石塔,属9~10世纪间的作品,较明显地反映了中世纪印度佛塔的特色,各层方形台基遍布神龛,内塑佛像,台基上建窣堵婆式圆塔。
这种分层立龛的形制与菩提伽耶佛教遗迹中的塔基近似,对中世纪的尼泊尔和东南亚各国的佛塔建筑有较大影响。
那烂陀现存佛像多为笈多王朝后期和 9~11世纪间的作品,佛像雕刻在笈多时期的古典风格上又有发展。
上述石塔神龛中的佛像,多取说法坐像姿式,其原型即鹿野苑笈多王朝时期著名的《最初说法佛像浮雕》(见鹿野苑佛寺遗址),但人体刻画已显较多程式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