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石刻和石柱简介
阿育王石刻和石柱(Rock Edicts and Pillar Edicts of King Asoka),南亚次大陆古代的石刻铭文和石柱雕刻。
作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公元前 273或前272~前232)。
据铭文所述,阿育王在统一次大陆北部和中部广大地区后,即下令于各地立柱刻石宣扬王法,崇奉佛教,这些石刻也就成为孔雀王朝统治的纪念物。
石刻所用文字中世纪时已失传。
1837年英国学者J.普林塞普(1799~1840)释读成功。
在印度中部的马斯基发现的小石刻诏谕,提到石刻所称的国王即阿育王,解决了这类石刻的时代问题。
石刻内容丰富,为研究南亚古代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现存阿育王石刻与石柱,重要者不下30余处。
铭文的内容,皆为记述阿育王军功政迹和宣扬王道佛法的诏谕。
石刻诏谕一般刻于山崖之上,亦称摩崖诏谕,分为大、小两类,前者现存14件,后者现存6件。
石柱诏谕亦分为大、小两类,前者有 7件,存于德里、安拉阿巴德等地,后者5件,存于鹿野苑、桑奇等地。
铭文使用的语言是雅利安语中的俗语,即普拉克里特语,字母则兼用婆罗谜和伽罗斯底两类,但以婆罗谜字母较为普遍(见古印度文字)。
此外,巴拉巴尔山的最早石窟也有3件属于阿育王时期的许愿铭文。
阿育王石柱还是古代印度雕刻艺术的杰作。
柱身一般用整块石料刻成,高达十余米,柱顶有莲花形盘座,上立狮、牛等雕像,有些雕像上面还可能承顶一金属制的“法轮”以象征佛法。
全柱雕制精美,工程艰巨,动物形象栩栩如生。
较完整的石柱以南丹格尔所存者为代表,最优的雕刻则以鹿野苑的狮形柱头为代表(见鹿野苑佛寺遗址),其造型图案已被作为印度国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