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阿伊哈努姆城址 菊江历史网

阿伊哈努姆城址 菊江历史网

阿伊哈努姆城址简介

阿伊哈努姆城址,中亚希腊-大夏王国城市遗址。

位于今阿富汗东北边境昆都士城东北,喷赤河与科克恰河汇流处,地当军事要冲。

年代约为公元前4世纪末至前2世纪下半叶。

1964年起,以P.贝尔纳为首的法国考古队在这里进行了持续15年的发掘。

该城建在两河所夹的三角形高地上,东西宽 1.5公里,南北长约2公里。

沿河岸用土坯砌筑城墙,城上建望楼,城外有壕。

城的东部为地势更高的卫城,西部为下城。

卫城东南角建有棱堡。

在卫城西侧的台地上,有大街纵贯全城南北。

城内主要建筑均集中在这条大街西侧的下城:中央为宫殿区,面积近9万平方米,包括广场、官署、宅邸和珍宝库。

广场在东北部,面积 137米×108米,四周围以4道柱廊。

宫殿区的东、北、南三面,分别建有神庙、体育馆和贵族住宅区各一处。

大街东侧建有剧场和武器库。

北城门外及卫城西南部,分别建有神庙和露天神坛。

卫城内有许多简朴的单间房屋,当系本地人的住房。

阿伊哈努姆城的建筑风格是希腊式和东方式的结合,而以前者为主,如垒砌石块用金属锔钉联结并灌以熔铅加固;建筑的布局往往以一连串房间或柱廊环绕一个中央庭院;饰以古典式3种柱头的大量圆柱;寓所的浴室中用卵石铺成拼花地板等。

东方风格主要如常用土坯垒墙;剧场的席位之中建3座阔气的凉廊;神庙为三梯级高台建筑;前设门廊、后设正殿及两侧配殿。

按照希腊人的习惯,死者一般葬在城外。

贵族使用家族陵墓,在陵墓内沿中央墓道的两边建多座墓穴。

城内也发现两座陵墓。

城内发现有希腊文铭刻和手稿残迹,以及阿拉米字体的铭文。

艺术品有石、陶、象牙和金属的圆雕或浮雕,表现人物和希腊及本地的神像。

其风格一部分采用希腊传统手法;一部分则是东方风格,构图平板,不注重透视。

有的大型作品在铅条或木头的基架上堆塑而成,是一项创新。

在宫殿区的珍宝库中发现有印度和希腊的珍宝和钱币。

出土有钱币的铜坯。

根据宫殿规模宏大、有铸币权等迹象,研究者推测该城是大夏东部的首府,城名即见于文献的尤克拉蒂迪亚。

该城的发掘以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在阿姆河地区确实存在希腊 -大夏王国的遗存。

在王国出现之前,这里已有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拥有营造大型建筑的古老传统。

希腊移民在努力保持本身文化特征的同时,也吸收了当地的文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5369.html

托普拉克卡拉城址 菊江历史网

阿伊尔塔姆城址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