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简介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位于陕西省麟游县新城区杜水、栗水、北马坊河交汇处。
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初称仁寿宫。
唐贞观五年(631年)扩建,改称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官寺。
遗址东西长1010米,南北宽300米,城墙长448米,残高3-4米。
有夯筑宫殿台基、阙门基址、石柱础、石砌水井、石砌水渠及唐“九成宫醴泉铭碑”和“万年铭碑”等,其上图案都磨研、雕刻得异常精致,为研究隋唐建筑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九成宫现存遗址分布面积约42.4万平方米,遗址内现存宫城、城墙、夯筑宫殿台基、阙门基址、石砌水井、唐“九成宫醴泉铭”碑及“万年宫铭”碑等遗迹。
其中由魏征撰文,欧阳询手书的“九成宫醴泉铭”,唐高宗李治撰文并亲自书写的“万年宫铭”碑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物和历史价值,也是中国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被称为“离宫之冠”,堪称“陪都”,一度成为隋、唐政治、文化、军事、外交中心。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的发现,为研究隋唐时期皇家宫苑的形制、规划、建筑方式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1957年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