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虢国墓地简介
虢国墓地(Cemetery of Marquis of Guo),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虢国贵族墓地。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
发现于1956年,1956~1957年、1990~1999年两次发掘。
墓地始葬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段,埋葬年代下限不晚于公元前655年晋灭虢之时。
两次发掘确定为邦国公墓地,为了解西周、春秋之际虢国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墓地布局
整个墓地南北长590米,东西宽550米,墓葬总数超过500座。
分南北两区,8组。
最北端为国君兆域区,一条西南—东北向界沟将它与贵族墓葬区分开。
墓葬的排列组合呈现若干中小型墓围绕数座大型墓而葬的特征,为典型的“各以其族”之制。
这些特点与《周礼》所载周人之丧葬制度十分吻合。
是已知唯一一处等级齐全、排列有序、独具特色且保存完好的大型邦国公墓地。
墓葬形制
共发掘墓葬250余座,车马坑6座,马坑3座。
墓葬均为无墓道的土坑竖穴墓,墓底多大于墓口。
墓坑四壁除两位国君(虢季、虢仲)、国君夫人(梁姬)、太子之墓因身份较高、饰以淡绿色涂料外,余者未作任何处理。
棺椁分为重棺单椁加棺罩、单棺单椁加棺罩、单棺单椁、单棺、无棺数种。
部分墓葬或在椁盖板上,或在棺盖板上或椁内放置薄铜翣,且个别下方尚附有木柄。
此为周人葬俗。
葬式多直肢葬,少数屈肢。
随葬品的放置位置有规律,国君墓中的青铜乐器、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等分别放于墓中不同位置。
随葬器物
高等级墓葬的随葬品以质地分为铜、玉、金、铁等十余种,其中以铜器和玉器为大宗。
虢季墓共出土铜礼乐器67件,其中实用器45件(41件有铭文)。
包括一套7件的列鼎、一套8件的甬编钟(图1),均有行款有序、工整规范的铭文。
可见,虢人视钟鼎为重器。
实用青铜礼器有鼎、簋、鬲、盨(图2)等。
玉器共出有967件(颗),其中的七璜联珠组佩、为殓葬而特制的缀玉瞑目极为精美(图3)。
还出土玉柄铁剑(图4)、铜内镶松石铁援戈,经过科学鉴定为中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
虢仲墓随葬品中有铭青铜器更多,一套8件面饰人面纹的有铭钮编钟为目前所仅见。
数百件玉器多为上品。
透雕白玉联珠组佩、龙纹白玉大璧应出自西周天子的赏赐。
这批玉器的制作年代从史前直至西周。
包括虎(图5)、兔、鹿、老鼠、凤、鸟、蜻蜓等在内的玉器造型,几乎囊括了中国北温带地区的所有动物群品类。
而其中达数十件的刻铭玉器、墨书玉遣册等则更为难得。
图1 虢季甬编钟
图2 铜盨
图3 玉覆面
图4 玉柄铁剑(以铁、铜、玉三种材料复合制作。
铁质剑身,铜制柄蕊,玉制剑柄,有皮质剑鞘)
图5 玉奔虎(青白玉,昂首咆哮作奔跑状)
墓葬等级
所有墓葬规格的大小及随葬品的多寡与品质的优劣均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两位国君墓所出最丰,其中的铜礼器中唯用鼎之制最为规范,均为7件一列,可示其人或为七命公侯之级别。
成组实用铜乐器及玉器类“组六器以敛尸”的做法也仅见于国君级墓葬。
国君夫人“礼降一等”,用五鼎,无铭。
其他各级贵族墓中用鼎数量依次递减且不成列。
再次者无青铜器,或无随葬品。
1996年国务院公布虢国墓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兴建虢国博物馆,2001年对外开放。
原址展示虢季墓及袱葬大型车马坑,为虢季陪葬的数座中小型贵族墓及袱葬车马坑、祭祀坑等。
第二次发掘所获文物除虢季墓随葬品为河南博物院收藏外,余均收藏并展示于原发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