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陶瓷器简介
汉代陶瓷器,汉代用泥土为坯胎、经入窑烧制的器物。
主要是各种饮食器、贮藏器等容器,也包括其他生活用具,以及专为随葬而制作的明器。
因年代和地区的差异,器物的种类形态、制法、纹饰及烧成温度等都有所不同。
大体上可分灰陶、硬陶、釉陶和青瓷 4大类。
砖瓦也是陶制品,但系建筑材料,一般不包括在陶器中。
灰陶
灰陶是汉代最主要的陶系,已普及到全国各地。
汉代灰陶容器是继承商周以来的传统而进一步发展,在制作技术上达到更高的水平。
一般都呈青灰色,火候均匀,烧成温度约在摄氏1000度以上,质地坚实。
凡属圆形的容器,其坯胎多系轮制,形状规整,表面较光滑。
除了随着陶轮的旋转而刻划的少许平行的弦纹及一些局部的几何形划纹和印纹以外,基本上是素面的。
西汉前期,少数容器如瓮、罐之类,偶尔还带有一些不甚明显的绳纹;西汉中期以后绳纹则基本上绝迹。
有些灰陶器绘有彩色的花纹,称“彩绘陶”,其花纹的陶器烧成后才绘描的,易于脱落。
这种“彩绘陶”只发现于墓葬中,不见于居住址,可见是专为随葬而作的。
有些灰陶器表面涂漆,是模仿当时的漆器。
战国时代流行的陶豆在西汉前期还偶有所见,但不久即消失。
战国后期开始出现的陶钫,盛行于西汉,东汉时已不见。
战国末年出现的造型奇特的“鸭蛋形壶”,流行于秦和西汉前期,西汉中期以后就极为少见。
陶鼎和陶锺是汉代最常见的仿铜陶器,流行的时期甚长。
其他容器如瓮、罐、盆、樽、盘、碗等,在整个汉代都大量存在,它们的形态随着年代的推移而演变。
西汉前期少数带有绳纹的瓮、罐等尚有为圜底的,从西汉中期以后,除了三足器和圈足器以外,几乎所有的器物都为平底。
还有一些日常用具如案、灯、熏炉及扑满之类,既非饮食器,亦非一般的贮藏器,为前代所少见或未见。
随着丧葬习俗的改变,汉代还盛行制作各种明器,种类甚多,数量很大,主要也属灰陶的系统。
最初出现的是仓和灶,在秦代和西汉前期的墓中即有所见,但普遍流行则在西汉中期以后。
其他如井、磨、猪圈、楼阁、碓房、农田和陂塘等模型,以及猪、羊、马、狗、鸡、鸭等动物偶像,自西汉中期以后,相继出现,到了东汉,种类和数量均增多。
在汉代,有大量各式各样的陶俑用于随葬(见秦汉墓葬)。
硬陶
流行于长江以南,包括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及江苏南部等地区,用当地一种密度较大、粘性较强的粘土制成。
与灰陶相比烧成温度更高,陶质更坚硬,故称硬陶。
汉代的硬陶是继承华南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后期以来的印纹硬陶罐几何印纹硬陶”的传统。
一般圆形的容器,主要亦系轮制。
器物表面往往拍印细密的方格纹,或刻划有波状纹、锯齿形纹,等等。
器物的种类,多属瓮、罐、壶、盒、碗等容器。
有些器物,如匏形壶、三足罐、四联罐或五联罐等,在形态上具有显著的地方性特色。
印纹硬陶罐 绍兴汉墓出土
釉陶
汉代制陶业的一项新发明,是浓厚的棕黄色和绿色的釉陶。
烧成温度约为摄氏 800度左右,内胎呈砖红色。
釉药中含有多量的氧化铅,故称“铅釉”;由于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所以也称“北方釉陶”。
开始出现于西汉中期,先在陕西中部和河南流行,西汉后期,迅速普及到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
东汉时,长江流域也有所见。
棕黄色的釉陶出现较早,绿色的釉陶出现较晚,但东汉时后者大量流行,较前者更为普遍。
器物种类有鼎、锺等仿铜容器,也有仓、灶、井、楼阁等模型及鸡、狗等动物偶象(见彩图)。
由于陶质不坚,釉也易于脱落或变质,只存在于墓葬中而不见于居住址,可以认为是专供随葬用的。
铅釉陶器在西汉中期突然出现,可能是由于汉通西域以后,受到西亚方面釉陶影响的关系。
但也有人认为,虽然西亚的釉陶与汉代的铅釉陶同属低温烧成,但釉的成份不同,两者未必有关。
南方各地的硬陶上有时有一层薄釉,或黄或绿,颜色都很浅,烧成温度甚高,是属于商周以来传统的青釉。
西汉中后期至东汉前期,有一种附有双耳的陶瓶,胎壁呈紫褐色,甚坚硬,颈部和肩部施较厚的绿色釉,也属青釉系统。
青瓷
东汉后期,首先是在浙江省绍兴、上虞一带,开始出现了青瓷器。
釉呈淡青色,质地和火候等都符合瓷器的标准。
器形主要是广口、扁圆腹、平底的四系罐。
同样的四系罐在安徽省亳县东汉末年的曹氏墓中亦有多量的发现,釉色光亮,质地纯净,说明当时青瓷器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青瓷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重要创新。
窑和作坊
烧制灰陶的窑,以河北省武安县午汲古城遗址发现的为例,窑筑在平地上,窑室较宽、较高,火道不长。
烧制硬陶和青瓷的窑,以浙江省上虞等地发现的为例,窑筑在山脚的坡面上,窑身细长,前低后高,有一定的倾斜度。
后者有利于通风,使烧制的温度能提得更高。
陶器是最普遍的生活用品,制作又比较容易,所以多为私营的小规模作坊所制造。
但汉代各地官营的手工业作坊也制造陶器,它们往往印有戳记,如洛阳汉河南县城遗址出土的陶器印有“河亭”、“河市”字样,河南陕县汉墓中出土的陶器印有“陕亭”、“陕市”字样等。
根据汉河南县城遗址的发掘,可以判断印有“河亭”字样的年代较早,属西汉前期;印有“河市”字样的年代较晚,属西汉后期。
戳印中的“亭”和“市”的意义相同,都是指汉代各城市中由官府管理的手工业和商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