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江村历史 历史文化 广州秦汉造船工场遗址 菊江历史网

广州秦汉造船工场遗址 菊江历史网

广州秦汉造船工场遗址简介

广州秦汉造船工场遗址

广州秦汉造船工场遗址,秦始皇统一岭南至西汉初文、景期间的造船工场遗址。

位于广州市区中心的中山四路西段,旧称“禺山”,是汉代以来堆积形成的一片东西长约 300米的坡地。

遗址埋在坡地下5米深处,南距今珠江北岸1300米。

1974年发现,1975年广州市文物管理处作了试掘,揭出一部分船台区和木料加工场地。

1号船台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距今2190±90年(即公元前 240±90)。

遗址上层出有秦半两、汉初半两钱,秦汉瓦当及西汉初年陶器等物。

造船工场规模巨大,船台结构较先进,充分表明2000多年前中国造船技术设备和生产能力已达到很高水平。

造船工场建造在灰黑色的沉积粘土层上(初步鉴定属海相地层)。

船台区有 3个呈东西走向平行排列的造船台,其中两个船台各揭出一段,结构相同。

1号船台在南,由两行平行的大木板组成滑道,下面用大小两种枕木垫承,滑板上竖置架承船体的木墩,两两相对,间距不等,构成一个造船台。

船台中宽1.8米,船台滑板与枕木没有用钉或榫卯固定,故宽窄可随需要调整。

已揭露出长29米,呈水平状,东端已到尽头。

往西88米处钻探仍见滑板,估计船台的长度在100米以上。

2号船台居中,中宽2.8米,仅揭露出一小段。

北面第3号船台未揭露。

船台木料经鉴定,木墩用格木,滑板用樟木(香樟)和格木,大枕木用杉木,小枕木用蕈树(阿丁枫)。

格木质坚可承重压,樟木耐腐,杉木有弹性,宜作垫枕。

按船台现存的宽度推算,两船台可分别建造身宽5~8米,载重25~30吨的木船。

在1号船台南侧揭露出一部分造船木料加工场地,场地上有造船的剩板余木,靠西边有一个由木桩、横木构成的“弯木地牛”(井字形木架,用来烤弯造船木料的设备)。

船台区及加工场地上散落着大量炭屑和小木片。

另外,在 1号船台还出土有铁凿、铁锛、铁挣凿、木垂球、磨刀石等造船工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菊江村历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ujiangcun.co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65985.html

汉代冶铁遗址 菊江历史网

秦汉长城遗址 菊江历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