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好墓简介
妇好墓,中国商代第23世王武丁的配偶妇好之墓。
在河南安阳西郊小屯村北。
1976年发掘。
是唯一能与甲骨文相印证而确定年代与墓主身分的商王室成员墓。
出土的随葬品,反映了武丁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也有重要价值。
该墓墓圹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8米。
墓口的上部有一座夯土房基,可能是当时祭祀建筑的遗迹。
墓内有一棺一椁,但椁已塌毁,棺已朽烂。
东、西两侧墓壁上各有一个长条形壁龛,墓底设有腰坑。
墓内有殉人16个,狗6只。
墓内共放置随葬品1928件,包括铜器、玉石器、骨牙器等,还有贝6800余枚,分别放在棺、椁之中和填土内。
青铜礼器共210件,有的两两成对,有的数件一套,多带有妇好铭文,是墓主生前宴飨或祭祀时使用的器物。
其中妇好三联甗、妇好偶方彝、妇好鹗尊和司母辛四足觥等为罕见的青铜器珍品。
另有两件妇好大铜钺,是死者生前拥有军权的象征。
甲骨卜辞中屡有妇好率领大军对外征伐的记载,说明墓主曾是一员勇武的女将。
墓中有四面铜镜,表明至少在商王武丁时期中国已使用铜镜。
随葬玉石器中,有商代玉器中的精品。
10余件玉石人物雕像,是研究当时衣冠发式的珍贵资料。
另有三件带把象牙杯,也是罕见的古代艺术瑰宝。
妇好墓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
该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
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
墓室有殉人16人,并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并出土海贝6800枚。
随葬品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而且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堪称国之瑰宝,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
根据该墓的地层关系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考古学者认定墓主人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
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
参见
- 中国百科
- 中华文化
- 中华文化(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