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开流遗址简介
新开流遗址,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县兴凯湖畔。
面积约 2.4万平方米。
1972年黑龙江省博物馆调查并发掘。
文化层堆积分上、下两层,性质相同,有人主张命名为新开流文化。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上层的年代为公元前4100年左右。
在遗址中发现鱼窖10座,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容积较小。
窖穴内填满鱼骨,有的尚保存完整,成层地相压着,窖穴上部则填盖生黄土或黄砂土。
推测系把鲜鱼入窖后,棚盖覆土贮藏。
这种遗迹在中国的新石器文化中尚属罕见。
该遗址缺乏农业工具,渔猎工具却相当丰富。
大型打制石器很少,有矛、网坠等。
磨制石器主要有斧、凿、镞等。
细石器最多,其中的三角形圆底镞、柳叶形凹底镞、有柄圆头刮削器、鸟喙形尖状器富有特色(见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石器)。
骨、角、牙器较丰富,磨制精细,有鱼镖、鱼叉、鱼卡、鱼钩、镞、镶嵌石刃的刀柄等工具,还有鹰(鱼鹰)首骨雕、鱼形角雕等与捕鱼生活有关的艺术品。
陶器多为夹砂陶,手制,器形简单,仅见罐、钵两类。
纹饰有鱼鳞纹、菱形纹、网状纹、篦点纹,而以鱼鳞纹和似鱼形的菱形纹占多数,独具风格。
出土大量动物骨骸,鱼类有青鱼、鲤鱼、鲇鱼、鲑鱼等黑龙江流域习见的鱼类;兽类有鹿科动物、野猪、狗獾、狼等森林动物,未见确凿的家畜遗骸。
上述情况表明,当时的经济生活以渔猎为主,尤其渔业相当发达。
发现土坑墓32座,分一次葬和二次葬两种,以后者占多数。
一次葬墓均为单人葬,仰身直肢为主,也有屈肢葬,约半数的人骨经鉴定均系成年男性。
随葬品一般较丰富,多工具类,也有工具的半成品、陶器和兽骨,装饰品则极少,说明墓主人生前是从事渔猎等劳动的。
二次葬墓以单人葬为主,也有2~4人的多人葬,男女皆有。
没有或很少随葬品。
有的二次葬墓附葬于一次葬墓旁,两者关系当较为亲近。
这种特殊葬俗对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