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珠山遗址简介
小珠山遗址,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
又名土珠子遗址。
位于辽宁省长海县广鹿岛中部的吴家村西。
范围约5000平方米。
1978年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等单位进行发掘。
文化堆积分下、中、上 3层。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中层的年代为公元前4300~前3900年左右。
遗址中揭示的地层叠压关系,为辽东地区新石器文化年代序列的研究提供了地层证据。
下层石器以打制的为主,器形有刮削器、盘状器、网坠、石球以及磨盘、磨棒。
磨制石器仅石斧一种。
发现有骨器。
陶器以含滑石黑褐陶为主,均为手制,器形简单,主要是一种粗陶直口筒形罐,纹饰多竖“之”字形线纹,另有少量刻划纹。
兽骨的种类有鹿、獐、狗,以鹿为多;还有一定数量的贝壳。
在中层发现有居住面、柱洞等建筑残迹。
石器以磨制的为多,有斧、锛、镞。
打制石器较少,有铲、无孔刀、镞以及磨盘、磨棒。
有骨(牙、蚌)器。
陶器为手制,多夹砂红褐陶,器形主要是侈口筒形罐,多饰刻划的斜线三角纹、人字纹;还有少量泥质红陶黑彩的彩陶片和个别的泥质黑陶三足觚形器等。
兽骨的种类有鹿、獐、狗、猪;贝壳数量很多。
上层石器以磨制的为主,有斧、带肩斧、锛、双孔刀、镞。
打制石器仅有网坠及磨棒。
还发现了骨器。
陶器为手制,主要是夹砂黑褐陶,多大口或小口的鼓腹罐,还有少量的鼎、豆,纹饰主要为附加堆纹和刻划纹。
兽骨的种类有猪、狗、鹿、獐,以猪为多;也有大量贝壳,并有极少的鲸骨。
从遗物可以看出,当时已有一定的原始农业,饲养狗、猪等家畜,渔猎占相当大的比重。
此外,从中层的三足觚形器和上层的三环足盆等,可看出分别受到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