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马岭遗址简介
跑马岭遗址,中国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江西省修水县城东南山背村附近。
1961年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试掘。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800年。
与跑马岭同类的遗存,在山背村所在的山区小盆地内,以及鄱阳湖滨和赣江中下游一带均有发现,1978年起被命名为山背文化。
在遗址中发现圆角长方形地面房屋基址一座,墙基内摆放柱础,用红砂土掺入稻秆和谷壳筑成墙壁,并经烧烤。
室内面积为20多平方米。
屋门朝南。
北墙处设置灶坑。
比较新颖的是在屋内西南角又围筑了一个小套间,显示出建筑技术的进步,也使住房更为合用。
屋内出土各种生产工具和日用陶器,可窥见当时氏族家庭生产生活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发现了4颗花生种子和1颗山核桃果核,均已炭化,但有人对花生尚存疑问。
石器以锛为最多,石镞次之。
普遍使用长条形有段石锛和菱形有铤或无铤石镞,还有很少的直刃半月形穿孔石刀、梳形穿孔石刀、双肩石斧、穿孔石铲等。
陶器主要是夹砂红陶,盛行装饰凹凸弦纹,出现了很少的几何印纹,代表性器形为罐形鼎、细颈瘦袋足鬶、球腹圜底罐、圈足壶、子母口豆等。
有的陶器与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峡文化的同类器物近似,为探讨与这些文化的关系提供了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