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桥遗址简介
马桥遗址,中国长江下游以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和青铜时代遗存为主的遗址。
位于上海市马桥镇东。
面积约5000平方米。
1960、1966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两次发掘。
由此充实了良渚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揭示了太湖地区青铜时代早期印纹陶遗存的面貌,并为研究这一地区古文化的发展序列提供了依据。
在良渚文化层内发现居住遗迹和墓葬。
居住遗迹仅存红烧土硬面和排列一圈略呈圆角长方形的小型柱洞。
墓葬有10座,埋得很分散,均为仰身直肢葬,头向大多朝东南。
其中7座有随葬器物,多的6件,少的仅1件。
成人和幼儿葬法相同。
出土的穿孔石铲、石镰、有段石锛等磨制较细。
陶器造型精巧,较普遍地采用轮制,以泥质灰陶、黑陶为主。
纹饰主要有弦纹、压划纹、针刺纹和镂孔,偶见彩陶。
丁字形足的鼎、柱足盉、浅盘高圈足豆、双贯耳圈足壶(见彩图)、带盖三贯耳簋、宽把杯等是代表性的器物。
有的陶器的底部有繁简不一的刻划符号。